#读书随记随感 【非暴力沟通】读书分享 - 5
第一章 让爱融入生活
人生的抉择(下)
随记:
虽然我称非暴力沟通为“沟通方式”,但它不只是沟通方式。它更是一种持续不断的提醒,使我们专注于我们人生追求的方向。
让爱融入生活是我毕生的追求——我与他人情意相通、乐于互助。可是,由于主流文化的影响,我迷失了方向。于是,我想借非暴力沟通来看清并专注于自己的人生选择。
我所说的“乐于互助”,在下面的诗中得到很好的表达:
“你取之于我,
是我得到的最好的礼物,
当你知道我因施与你而快乐。
你明白,
我的给予不是让你欠我的人情,
而是因为我想活出对你的爱。
欣然地接受,
或许是最佳的赏赐。
我无法将二者分开。
当你施与我时,
我给你我的接纳。
当你取之于我,
我感激你的赐予。”
——鲁思•贝本梅尔
(1978)中的《获赠》一歌
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的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非暴力沟通的使用,并不需要沟通的对象熟悉非暴力沟通,或对我们心存善意。如果我们遵循非暴力沟通的原则,乐于表现,并表明那是唯一的动机,那么,他人也会加入我们,最终形成良好的互动。我并不是说这种局面总会很快出现。但我确信,只要信守非暴力原则和方法,友爱之花必将在你我心中怒放。
随感:
阿德勒把共同体感觉叫作“social interest”,并称其为对社会的关心、对他人的关心。Social Interest常被译为:社会兴趣或者社会情怀,当我们为他人贡献、为社会贡献,我们就能从中感受到喜悦,并获得真正的幸福。
“阿德勒提出了比“我”或“你”更高一级的“我们”,关于人生的所有选择,都遵循这一顺序。既不优先考虑“我”的幸福,也不只是满足“你”的幸福,只有“我们”两个人都幸福才有意义。
我们自出生以来一直都是用“我”的眼睛观察世界,用“我”的耳朵聆听声音,在人生中追求“我”的幸福,所有人都是如此。但是当懂得真正的爱的时候,“我”这一人生主语就变成了“我们”。既不是利己心又不是利他心,而是在全新的准则下生活。
因为爱就是从“自我”中解放出来。懂得爱之后,人生的主语就会变成“我们”,这是人生新的开始。仅仅开始于两个人的“我们”很快就会扩展到整个共同体乃至整个人类。”——摘自《幸福的勇气》
“当我们感到自己以某种方式在为他人做贡献的时候,我们就能认识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如果能够为他人做出贡献,即使得不到对方的认可,应该也能够确切地感受到自己是有价值的。
哪怕为他人做出一点贡献,有一点献身精神,而不只是为了自己,也能让我们感受到活着的喜悦。”——摘自《被拒绝的勇气》
文中“当我们真诚助人时,我们丰富他人生命的愿望得到了满足。我们的行为,是出于由衷的喜悦。这样的给予让施者和受者同时受益。由于施者的给予既不是出于恐惧、内疚或羞愧,也不是为了得到什么;受者获得馈赠,却不会有心理负担。与此同时,施者会因自己的行为的价值更加欣赏自己。”
与阿德勒的思想不谋而合,当我们带着社会情怀、不求回报、不为了得到什么去为他人贡献时,我们将从中获得价值感,感受到喜悦和真正的幸福;他人也能经由我们的贡献获得帮助,体会到感激、喜悦和幸福。
有一天早上下暴雨,学校工作人员撑着大伞在校门口接孩子们下车,看到车尾箱没有关又走过去帮忙关上。看到这一幕,内心充满感动和敬佩!这就是社会情怀,这就是爱与贡献,无论施者还是受者,抑或是旁观者,都从中感受到温暖和幸福。
Melody Shi
2020.10.17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