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要从一纸文件说起。1984年,十二届三中全会下发《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如同每年发布的诸多决定、条例一样,在平民百姓眼里这都是严肃媒体的一则新闻,似乎与他们“一天三顿小烧烤”的日子并无多大关联。
但实际上,普通人命运中的悲欢离合,都与那最高权力的决策密不可分。在时代的浪潮里,普通人如同浮萍般渺小卑微。
东三省作为共和国的长子,加上日本伪满洲国时期留下的工业基础及苏联的援助,得以成为建国后各类大型重工业国企的摇篮。
自然,谁家要是有人能在国企上班,那是祖孙几代人都无比光荣的事情。
至今,东三省的长辈们对国企的工作都有着无比的痴恋,费尽心思也要让自己的子女进入有编制的铁饭碗中去。
这一切对美好生活的幻想,被击破时,如同东北的冬天那样冰冷无情。
随着国有企业改革的深入,90年代数以百万计的国企工人下岗。在辽宁锦州的一家国企药厂里上班的一对年轻夫妇,也如同雨中浮萍般下了岗。
1991年,两人的儿子出生,起名李天佑。
1994年,天佑还在咿呀学语,中国已获准加入互联网。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