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放假的时间是一月中旬,在武汉呆了几天后搭顺风车回了老家。然后就传出了武汉封城的消息。
奶奶和爷爷的新房子是前年才建好的,去年过年是第一次在老家,呆的时间不长,一星期左右,因为初八就开始上班了。
今年在老家整整住了两个多月,这也是长大以后和奶奶呆在一起最长的时间。
记忆中搬了几次家,充满着和奶奶一起的小日常。
一、在马路边房子中的日常
房子不大,十五平左右的样子,一张床,一台黑白电视机,以及做饭的地方。(没有厕所,痰盂)因为是一楼,天花板有一块是连接楼梯的地方,倾斜着。夜晚和凌晨除了马路边的汽车声,还有上夜班的人回来踩楼梯的“咚咚”声。
当时奶奶经营着小本生意,类似于现在的早餐车。那是找工匠特制的一辆铁皮车,里面可以放一个小炉子加热,另一边是收银的地方。我依稀记得豆浆和石花粉的做法,前一天晚上泡好黄豆,第二天四点开始用石磨推黄豆。我那时并不喜欢喝豆浆,上大学后却经常买豆浆机榨的,两块钱一杯。石花粉是我夏天最喜欢吃的,类似于果冻。现在在小摊上常见的是红糖冰粉,五块钱一碗。
有一次奶奶清晨出摊的时候,天还没亮,她照常推着铁皮车上马路,结果还没走几歩,车就卡住了。原来家门口的一块井盖被偷走了,幸好人没事。当时奶奶骂骂咧咧了好久,说偷井盖的人太缺德了。那段时间,不仅很多井盖被偷,就连公园里的休闲器材,只要是铁的,都被人用扳手下下来去卖钱。
在这个房子里,我们还养过一只流浪猫,本来是想让它帮忙捉老鼠。结果在家一个星期,就打碎了几个碗和勺子,还有热水瓶,它太闹腾了。在它偷吃了奶奶买的两条喜头鱼后,我们忍无可忍,送走了它。听说后来还“祸害”了一些人。
奶奶没有读过书,只会简单的算术。我放学回来,奶奶会给我搬出桌子和小板凳,我就在大门口写作业,遇到不会做的题,奶奶就会叫上路过我家门口的初中生,让他们教我做题。现在想想,也觉得挺不好意思的。
二、拥有院子的几间屋子的日常
我们从马路边搬到了一个有院子的房子里,是隔开的几间屋子,睡觉的一间,吃饭的一间,转角还有一间小厨房。最开心的是院子里有一棵大桑树和一棵小栀子花树。夏天的时候,我们一群小孩子在树下捡桑果吃,然后满嘴都是紫红紫红的。最重要的是,我们拥有了足够的桑叶去养我们的蚕宝宝,白白胖胖的,然后等它们结好看的茧。
有一次我和小伙伴们放学,卖小鸡的大叔说送给我们几只,让我们自己挑。大家选好心仪的小鸡后,小心翼翼地用手捧着,然后都放在我家的院子里养着。不幸的是,一只不太健康的小鸡没几天就夭折了。白天的时候,奶奶帮我们照看小鸡,我们去学校。傍晚回来第一件事就是看小鸡有没有长大。日子一天天过去,它们不再是毛茸茸的小黄球,羽毛渐渐变成白色。然而好景不长,一只野猫闯进了小院内,叼走了它们,等奶奶赶走它时,只救下一只,脖子上还有咬破的伤口。剩下的这一只翅膀越来越有力的时候,好奇心让它飞进了水缸,以溺水而亡作为自己的结局。我再也没有养过宠物小鸡。
三、顶层楼的九十平米房
这个房子爸妈买后,我们却都没怎么住。爸妈一直在外地打工,奶奶也不太愿意爬楼梯。后来有小院的房子房东不租后,我们搬到了顶层楼的房子里。
我睡爸妈的大房,奶奶睡我的小房。冬天的时候,楼顶的风总是刮得床子呼呼作响,我一个人不敢睡。奶奶就会在小房里摆上四个方凳,搁上一块床板,然后给我铺上厚厚的棉絮,很暖和。
楼下有一个大院子,是我们玩捉迷藏的好地方。到了饭点,家家户户就会打开窗户,叫自己家的孩子回去吃饭。我奶奶就是其中的一个,她需要声音更大一点,我才能听到。然后我也得大声回答她,然后跑上楼吃晚饭。前年我重回故地,觉得房子都变矮了,院子也不再是空荡荡的,停满了私家车。
08年的时候我和奶奶搬到了武汉,我后来去了外婆家那边上学。奶奶跟着爸妈,照顾我弟弟。过了几年,他们离开武汉,又搬了三次家。奶奶在这期间,因为操劳琐碎的事,摔过腿和胳膊。今年在老家时要爷爷奶奶户口本帮他们打健康码时,看到里面夹着奶奶的残疾证。有些心酸,奶奶一直盼望着自己的腿能好起来,她说好不容易可以闲下来,腿却废了。在这太平盛世,她还想多快活一些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