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青年:干涉和援助有什么不同呢?
哲人:请你想一下关于课题分离的讨论。孩子学习的事情,这是应该由孩子自己解决的课题,父母或老师无法代替。而干涉就是对别人的课题妄加干预,做出“要好好学习”或者“得上那个大学”之类的指示。
另一方面,援助的大前提是课题分离和横向关系。在理解了学习是孩子的课题这个基础上再去考虑能做的事情,具体就是不去居高临下地命令其学习,而是努力地帮助他本人建立“自己能够学习”的自信以及提高其独立应对课题的能力。
青年:这种作用并不是强制的吧?
哲人:是的,不是强制的,而是在课题分离的前提下帮助他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也就是“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直面课题的是其本人,下定决心的也是其本人。
青年:既不表扬也不批评?
哲人:是的,既不表扬也不批评。阿德勒心理学把这种基于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青年:鼓励?……啊,以前您说过日后要对其进行说明的一个词。
哲人:人害怕面对课题并不是因为没有能力。阿德勒心理学认为这不是能力问题,纯粹是“缺乏直面课题的‘勇气’”。如果是这样的话,那就首先应该找回受挫的勇气。
……
哲人:不承认。
青年:为什么?
哲人:答案很清楚。因为人会因为被表扬而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青年:您说什么呀?!
哲人:还要我再重复一遍吗?人越得到别人的表扬就越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请你好好记住这一点。
青年:哪里有那种傻瓜呀?!正相反吧?只有得到了表扬才会感觉自己有能力。这不是理所当然的吗?
哲人:不对。假如你会因为得到表扬而感到喜悦,那就等于是从属于纵向关系和承认“自己没能力”。因为表扬是“有能力的人对没能力的人所作出的评价”。
【转述】
非暴力沟通中,首先做的是观察。而观察,就是不带评价的”观察“。后面才是回顾感受,给出原因聚焦,最后才提出请求。
现在要求的就是做会非暴力沟通的步骤,先不带观察的事实说出来,然后才讲情绪,同步你的勇气给对方,这样来影响。而不是一开始就给出带评完的观察。
在实践当中,你发现其实需要时间,需要耐心的。
【个人体验】
最近小孩刚去上音乐课,一直都缩在后面,而一些比他小的小朋友,不少已经可以很好的坐到老师的前面来上课了。
奶奶刚开始陪着的时候,就不太耐烦的要求小朋友一定要坐上去。虽然也有鼓励,但会有声音的不耐烦。
最后女儿就比较反感,后面第二次再去音乐课就不愿意进教室了,去了旁边的舞蹈教室看别人跳舞了。
我也带着女儿去了几次,当然也还是失败的,但会要求他不一定要如何做到前面去,而是去品味里面的节奏与音乐。
【行动指引】
每一个人都害怕自己被套上一个完美模板来比较,要让关系轻松,你不要如此要求别人,也不要如此的让别人要求自己。
首先的不带评价的观察,有着耐心,是小朋友成长最重要的基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