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踏在混改潮头的国企,我们如何创新人才培训?

踏在混改潮头的国企,我们如何创新人才培训?

作者: 制造业企业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19-07-19 15:56 被阅读0次

    (这篇文章,送给杭齿集团管理学院深度合作的机构、专家、老师、学习顾问们!)

        “天下大势,浩浩荡荡,顺之者昌,逆之者亡。”历史如此,企业呢?

        企业没有历史那么漫长、那么宏伟,过去发展数十年,立在当下数十年,着眼未来数十年,就是最好企业的写照了。如何顺应当下的“风口”和机遇,将人才强企战略提升到真正重视的高度,往往是企业在市场中立于不败之地的经典之策和最佳实践了。

        对人才强企重要性的认识,企业家、专家、HR都有,如何将之成为最佳实践?需要在培训资源整合和培训管理提质上下功夫,首当其冲是培训的管理,决定着培训资源及评估效果,是人才培训成败的关键。

        国企混改,可以说是当下最大的“风口”之一。踏在这个潮头上的企业,往往是处于发展的“瓶颈期”、“尴尬期”,外部改革、内部挖潜要同步,多个问题解决要同步,多部门利益平衡要同步,需要集中志同道合的集体之力,任务重且艰巨,时间就是最大的成本,是最需要改革决心和创新源点的,除了机制体制上破除外,更要从内部突破着手,我们认为可以率先从人才培训上先下手,首先要在人才培训上进行创新,而且创新的机会非常多,可以发挥的潜力和空间也非常大。唯一的障碍,是过去发展数十年中沉淀下来“一成不变”的经验和做法。

        昨日,笔者参加了一场管理创新和转型升级的论坛。这样的论坛,参加过太多了。但这次论坛的不同,在于汇聚了全省管理咨询和培训一线甲方乙方的智库、专家们,是利益相关者,不是光说不练的“口头专家”。在人才培训上,大家提出了全新的观点,如绩效改进、企业大学、痛点需求,培训主动性等等,在优秀的企业里,人才培训工作已经独立于人力资源管理,设立企业大学的愿景正在这些优秀的企业里转变为现实的战略,未来高校都将设置培训管理专业或研究方向。

        在人才培训管理方面,我们有着数十年的坚守和付出,确实是不容易的,但和企业发展的内外部形势看,距离自身的人才强企战略目标的达成,距离同行业企业不断的赶超和跨界的竞争,都值得让我们重新思考。面对国企混改的汹涌潮流,在人才培训管理上的改革,决心要再大一些、步伐要再快一些、人员配置要再资深一些,投入可以再大一些。

        在人才培训上进行创新,首先要弄清为什么要这么做?在整个人才培训体系中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发挥什么样的作用?而不是一上来就问怎么做。人才培训最终会以项目的形式落地,时间可长可短,但一定要输出企业领导认可的成果,或者是甲方和培训机构双方都认可的成果。

        其次,培训管理部门一定要对结果负责,谁承担谁负责,整个学习周期内一定要牢牢把握主动,机构或老师是来支持和助力的,不是来决定这个培训项目成败的。企业的培训需求如何来满足,事前需要清晰的界定,否则容易让企业领导走入“误区”。

        最后当然还是培训管理人员的自身专业素质和水平了。我们的建议是尽可能高配,培训管理部门不同于业务生产部门,同样的培训资源投入,培训产出效果的弹性非常大,业务生产部门是人才使用的部门,不是人才培养的高手,在培训中往往会出现短视或“灯下黒”现象。

        培训模式、教学手法很多,历经多年尝试,除诸如授课、团建、军训、报告等常规培训动作外,我们总结了以下几种玩法是值得大家去坚持实践的,背后展现的专业水平,非一日之功。

        一、线上线下考试

        如何设计考试,需要下一翻功夫的。专业水平体现在如何与企业实际案例相结合,重点在于对知识点的把握和应用上,一场精心的考试设计,可以引导学员学以致用。

        关键点:案例还是案例,或者操作还是操作

        二、立项课题研究

        每一位学员在报名时就带着问题或课题而来,是培训前准备工作上必须做的基本功。学员确立自己的课题,就相当于确立了学习目标。在此过程中,引导学员结合课程设置来申报,不同层级的学员要注意课题的分类和梳理。建立内部导师制,开展开题汇报,让每一位学员有机会展现自己的课题,导师点评辅导、学员模拟评分、公布结果排名、必要的奖励。

        关键点:导师选配、立项流程、评审标准

        三、个人IDP持续改进

        这一点可以结合行动学习开展,很多机构在培训结束前,会要求学员填写学习卡或挑热点学员进行汇报,很热闹,但效果持续太短。我们的做法是每月开展一次,分解到每周进行,结合日常工作,找到改进机会,一位有心的学员绝不会错失这样的机会,要求所在单位领导签字或证明,每月总结一次并组织打分,记入学员总成绩中去。

        关键点:日常工作、改进机会

        四、能力素质评估

        引进一套好的专业能力素质评估工具,重点是背后的大量数据,形成与标准值的对比,寻找差异,发现素质或个性等方面的短板。

        出具评估报告后安排的解读重要,但专业的培训管理部门会持续跟进学员的成长,将个人报告与学习表现、工作表现进行结合,出具一份真正引导学员成长的阶段性个人持续成长报告。

        关键点:工具评估、数据转化、数据链接

      五、学习心得

        就像布置小学生作文作业一样,学习心得的提交也成为培训评估的一种手段,但事与愿违,往往收集到的学习心得,就像完成任务一样,有价值的比例不高。我们的做法是提前发布学习心得框架,围绕各自确立的课题或问题展开,通过学习,您的收获是什么?一个学习项目下来,学习心得要发自内心,同时要建立打分标准,优秀的学习心得大家要分享,探讨、甚至是争辨,可以编入案例库或成果手册。

        关键点:心得落地、制定标准、分享交流

        六、翰林式讲堂

        这几年搞大讲堂的非常多,冠名也不少,内容和形式与平时差不多,效果也一般。我们的做法是首先要确立设立大讲堂的初衷是什么,是帮助学员解决特定的问题,追求的是不像培训的培训,大讲堂的翰林先生要放下身段,更多是要与学员交流研讨,而不是听专家的一面之词。所以,在整个过程中,需要提前规划设置内容、流程,聚焦当下存在的问题,更要赋能未来,引导我们的学员做好做精手头上的工作,同时提高站位,至少站在单位的层面,想想未来应该怎么做。在时间分配上,授课分享时间占比尽可能下降,至于下降到多少比例,没有严格规定。

        关键点:研讨交流、做好当下、赋能未来

        七、课程价值认证

        开展内部讲师的培训做得不少,优秀的课程讲师不少,成效也不错,开展了几期以后,但往往自身要求和企业发展越来越难配套,也难在坚持和持续提升。内部讲师、课程开发等等,最终会落脚在有价值的课程产品上。这个产品,首先是版权问题,是个人的还是企业的?我们的做法是,版权属于企业,但可以授权,这一点不能有争议,重点是如何鼓励内部讲师在开发课程前,我们的标准是什么、课程规划如何做?任务如何分配?不能拉一个认为不错的主管或领导来讲讲课,就算完成任务了。完成了必要的准备后,就要分批对所有的讲师课程进行审核评审,结合课程规划导图,通过的发证,没有通过的再继续完善。在这个过程中,更多要体现在赋能内部讲师上,一步一个,而不是设置关卡展示培训管理部门的权威。

        关键点:课程产品、价值管理、全面赋能

        以上,就是我们在人才培训上所做的一些总结,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踏在混改潮头的国企,我们如何创新人才培训?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fkl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