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教育的芝麻与西瓜,您抓住了哪个?

教育的芝麻与西瓜,您抓住了哪个?

作者: 井蛙读书 | 来源:发表于2024-09-01 05:36 被阅读0次

平时不上什么网,对一些新词不太了解。

今天看一小视频讲的挺幽默的,就多看了几分钟。

说的什么LGBT,让我有了兴趣。上网一查吓一跳,连埃隆马斯克的儿子都中招了。

作为一个父亲,埃隆马斯克选择了与LGBT不共戴天。因为加州不负责任的通过了会毁掉孩子的LGBT相关立法,愤然将公司搬出加州并投票支持特朗普选举。

是什么引起了埃隆马斯克如此激烈的反应,大家网上查查就知道了,理解了。

虽然不知道具体的细节是什么,但毁掉孩子的肯定不是物质。

卓越如埃隆马斯克那样的人,物质抚养一定不会差,让孩子没能抵抗住不良侵害的只能是精神方面的心理抚养不足。

今天分享的这本书是向父母传递“养育孩子,心理抚养比物质抚养更加重要”理念的好书。

作者:李玫瑾——中国人民公安大学犯罪心理学教授。

书名:《心理抚养》

一、先天与后天哪个更重要

在讨论这个问题的时候,我们常常会想到: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

认为孩子的优劣是父母基因造成的。

其实,影响孩子人生的主要原因不是先天基因,而是后天抚养。

不论孩子将来做什么,原生家庭的影响都会体现在其身上。

工人的孩子之所以当个人,是耳濡目染受了工人父母的影响。

官员的孩子之所以当官员,是潜移默化地学习了官员父母的行事风格。

二、家庭是人生的起点

不要信什么起跑线。

世界上没有完全一样的两个人,也不会有完全一样的两个家庭。起跑线的问题本身就是个伪命题。

但家庭是孩子人生的起点,孩子的样子多由身边的大人造就,特别是从出生到学前教育之间是孩子成长的关键期。

养育孩子不容偷懒也不能投机,每一个环节落下了就是落下了,无法补救。

真正为孩子好,不是父母一厢情愿的给孩子报几个班、满足孩子的物质需求,而是与孩子建立良好的心理链接,让孩子有安全感、有好习惯。

不要把孩子的学习全交给学校,学前家庭教育才是奠定孩子一生的基石。

孩子的起点高低与直接抚养人有直接关系,抚养人的水平高低决定着孩子的起点高低。

三、心理彰显人之灵魂

探讨心理前需要了解一下作者所指心理是什么。

书中总结了一个正常人的心理现象至少包括的六个内容:一是决定心理现象发生的遗传与生理基础;二是决定人一生心理基础的早期心理发展内容;三是对心理内容进行分层管理、存储与提取的意识活动;四是人与外界互动及对外反应的认识活动;五是显现心理活动的动向和程度的情绪情感;六是体现个人心理风格与特性的人格或个性。

要承认人的心理具有客观性,取决于遗传与生理基础这个“心理硬件”。同一对父母,在不同时间生下的孩子也会存在生理与心理上的差距。所以,我们要因人施教。

(一)人的心理遗传中包含着祖上的修为

书中讲了作者在一个心理学学术会议上听到的美国的一项纵向研究:研究者从一对双胞胎女童身上提取基因,将她们的基因图谱进行比较,发现两张图谱非常相似。几十年后,研究者再次找到这对双胞胎,又提取她们的基因进行对比,发现两张图谱已出现明显差异。

这说明人后天的生活方式会改变基因的某些排列。

这些新的排序也会传给下一代。

所以父母的言行举止、生活经历同样是决定孩子一生的重要因素。

这里说一些与教育没直接关系也可能对教育很重要的想法:在选择恋爱结婚的时候,选择门当户对或者说需要对双方父母甚至是祖上的情况多加了解是非常有必要的,可以避免婚后一些隐性的性格缺陷对婚姻家庭造成伤害。这并不是反对自由恋爱,只是有些心理特征是我们自己也无法觉察与控制的了的。人们常说的“选媳妇要看丈母娘,选老公要看公公”,就是这个意思。

(二)早年养育相当于系统软件编程

“电脑软件不计其数,但所有电脑最先安装的是系统软件,这是决定性的基础软件。家庭,就是人的心理系统软件制造商。”

读到这部分的时候,我的成就感油然而生。

因为好多年前,我就用电脑的硬件来比喻我们的大脑,用后天学习来比喻软件安装,用家庭教育比喻系统软件安装,用学校教育比喻应用软件安装,现在验证了我的想法是对的。

仅凭以上两点,就可以确定,原生家庭的重要性、决定性作用。

原生家庭成员的经历会从生理、心理两方面影响到孩子的生理与心理发展。这才是龙生龙凤生风老鼠的儿子会打洞的真正原因。

四、危险人格的形成往往与家庭养育方式有关

人格中既包含先天禀赋,又有后天养成的习性,一旦形成就难以改变。 既有由遗传和生理背景决定的先天要素,也有由抚养和环境背景决定的后天要素。人格是先天与后天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五、心理发展有迹可循

人的心理有内在的发展路径。一个人今天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心理风格,一定跟他过去的经历有关。

谈恋爱要先了解对方的成长经历,这是经验教训的总结,也是科学验证的结果。

因为爱情是两个人的事,一个人的努力很难改变彼此的差异。

恋爱只是心理发展运用的一个方面,孩子的依恋期养育、青春期相处等人生一系列事情都与心理发展有关。

可以说,人生无常无心理。

再回到LGBT事件,运用书中知识即可判断,LGBT人群的言行都与其经历有关,具体经历需要具体收集分析,但其中绝大多数问题都因出在早起的心理抚养上。

我们现在的教育中,关注的重点往往是择业、就业中如何获得好的待遇等物质方面的需求。日常生活中也往往从物质方面体现对孩子的关爱。

在为能给孩子提供超常的物质支持而自我感觉良好时,对孩子成长更为重要的心的力量的培育却被忽视了。

如果谁的孩子恰巧出遇到了养育难题,也不要自责,因为如埃隆马斯克那样的人都有做不到的时候。

我们要做的就是,尽力利用后天养育的力量对孩子进行心理抚养。

这个行动越早越好。

如果觉得自己在抚养孩子方面有压力,可以求助外力,但主要还得靠自己。

就像书中所说:父母好好学习,孩子天天向上。

人的精力是有限的,学习要挑主要的,在养育孩子方面,心理抚养就是主要的。

如果原生家庭中没有好的心理抚养环境,学习李玫瑾教授的这本《心理抚养》是个不错的选择。

       

相关文章

  • 西瓜与芝麻,你选哪个?

    一个西瓜的重量大约是芝麻的两万倍,西瓜芝麻收益悬殊巨大多不必说,但是为什么捡芝麻者众,抱西瓜者稀? 有一种说法...

  • 不满足,但不敢动——刚入社会的迷茫期

    人总是不甘心,不满足,但又舍不得放弃,害怕捡了芝麻丢了西瓜,明明分不清到底哪个是芝麻哪个是西瓜。 当初因为不想找实...

  • 先抓西瓜,后抓芝麻

    大家好,我是阿萨。假如你负责一个产品的质量改进。你会从哪些方面开始考虑呢?一般情况下,产品都是为客户服务的。那么满...

  • 碎碎念

    人到中年,始终找不到适合自己的方向,总是西瓜芝麻一起抓,也总是丢了芝麻,也抱不起西瓜。 喜欢安静,又向往自由。 喜...

  • 三个锦囊妙计,让你避免“丢了西瓜捡芝麻”

    如果你在路上看到了芝麻和西瓜,你会捡哪个?相信大家都会毫不犹豫的选择捡西瓜。可是生活中“丢了西瓜捡芝麻”的事情却经...

  • 芝麻与西瓜

    一位在国企工作的朋友有一天说起这样一件事,他们单位发劳保用品,他领回来的用品有一些瑕疵,虽然不影响使用,但他仍然想...

  • 芝麻与西瓜

    大家都知道芝麻与西瓜是不能比的,几万个芝麻才能比的上西瓜。 在我们接顾客的时候,刚开始肯定不会知道他会不会要,在接...

  • 芝麻与西瓜

    “世界上捡芝麻的人多,捡西瓜的人少。你如果致力于捡西瓜,就要耐得住寂寞。”这是本周在学而村《芝麻与西瓜》中听到...

  • 西瓜与芝麻

    吴军老师说,一个西瓜的重量是芝麻的两万多倍,因此,捡芝麻捡得再勤奋,也捡不出西瓜的重量。 为了省一元出租车钱,在路...

  • 西瓜与芝麻

    今天听吴军的得到讲课, 里面讲到了低效无效工作, 讲到了芝麻与西瓜。大量的重复的工作就是芝麻,而我们沉醉于芝麻的繁...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教育的芝麻与西瓜,您抓住了哪个?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fq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