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生,此后就让我来照顾您吧!”
长京大学旁,在一个小小的四合院里,26岁的徐萍,炙热的眼神看着无比仰慕的老师。
院中大树的树叶簌簌地飘落着,已是初秋了,斜阳下有些许凉意。
邹仁抚着徐萍的短发,惬意的笑笑,答非所问的说:“你这傻孩子”。眼神望向远远的空中。
徐萍出生在一个晚清的没落家庭在广东这样一个地方,曾经声名显赫。但总是瘦死的骆驼比马大,家境依然还不太差。然而,由于父亲是庶出,在家里没有什么地位,也造就了徐萍从小倔强,任性而自立。十几岁独自去到离家很远的长京女子大学读书,接触了新思潮,也认识了先生邹平。
徐萍很早就听说过先生邹平, 在全国上下的新文化运动中,先生邹仁是长京地区乃至更大范围内的领导者和倡导者。她敬重他,希望自己能成为他那样的人,用犀利的文字去唤醒民众,不畏强权。当得知先生需要一位助理的时候,徐萍主动请缨。
邹仁早已有了一个父母指婚的妻子,只是对这个“妻子”没有情感,拜堂一结束便离开了那个家,把“妻子”留给了父母从此再没回去。
邹仁很喜欢这个有才华,有思想,文笔和自己很像的徐萍。
自从徐萍成为邹仁的助理,他感受到了自己的工作和生活都无比轻松,徐萍帮他处理了初写作之外的所有的事情。
他喜欢这个女孩,但是他明白之间的差距。他有家庭,虽然实质上从内心里不认可这个家庭;还有他比她大了17岁。
三年的相处相守,他们都明白此时已无法分割。在这落日斜阳下,他们终于将手紧紧地握在了一起。
这将是一生一世的守候。
邹仁一直认为穿什么不重要,所以他总是破衣烂衫。并不是收入不高,而是将大部分钱用于购买书籍。尽管徐萍出生于官宦家庭,却十分遵照邹仁的节俭,多年不买新衣服。认为物质上的东西不重要,重要的只是先生的各种手稿。
之后先生更是一如既往,坚定的,无所畏惧的,向社会的黑暗挥舞着他手里的宝剑,有的人的眼睛被擦亮了,有的人害怕了,开始了迫害。
不断地搬家,成了常态。邹仁没有害怕过,徐萍亦不恐惧。在她的内心中,“先生”就是一座山,是她永远的依靠。
有一天邹仁出门之后,再也没有回来。
徐萍害怕这一天,但也知道这天总会来到。
一起生活了十年,艰辛与磨难,幸福与快乐相随,这一夜唯有眼泪和先生的书稿相伴。
之后几十年徐萍与书稿陪相伴,终身回味着与先生十年的相依相恋相守。
夕阳西下,四合院内,绿树如茵,阳光下的白发闪闪发光,望向树荫斑驳的天空,独自等候再次的重逢。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