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四十五回 众人拾柴落成寒山寺,精蓝之冠宏远传后世

第四十五回 众人拾柴落成寒山寺,精蓝之冠宏远传后世

作者: 经典老表 | 来源:发表于2024-09-29 08:09 被阅读0次

    话说,自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始,陆锺琦一直牵挂寒山寺建设,誓重修寒山寺落成。

    宣统壬戌,奉天巡抚程德全调任江苏巡抚。未到任以前,命江苏布政使陆锺琦暂行巡抚护理。

    宣统庚戌,程德全中丞莅吴,始访得寒山诗集、画象于故家,既刊梨勒石,而归诸寺。更以保存古迹,守土之责,重修灵刹,询谋愈同,鸠工庇材,不容稍缓。中丞云阳程公谋于陆申甫方伯,拆除了陈夔龙展拓时新建的向内凹进的山门,又拓而新之,轮焉奂焉,闳规大起。岂惟是倡导宗风、保存古迹哉。

    经过多年的努力,葢以唐贤篇什,煊赫人口,海舶流传,鸡林摹印。瀛寰人士,揽环结佩,往往以瓶钵之胜缘,为敦盘之谈助,废而罔举,语焉弗详,皆非所以示远人也。

    巡抚云阳程德全偕布政使陆锺琦,依陆锺琦规划,又拓而新之,重建大殿。前为御碑亭,后有楼三楹,可远眺。金绳宝地,焕然一新。长廊精舍,几为吴下精蓝之冠。

    寒山寺在日本也是妇孺皆知。寒山寺因唐贞观年间寒山、拾得两位高僧由天台山来此住持得名。后来拾得和尚东渡日本传道,在日本筹建“寒山寺”(:1930年方落成),与中国的寒山寺为姊妹寺,同时,把佛家叩钟一百零八下的规矩也传到日本。日本人相信,听钟声能驱邪利吉,每年除夕,成百上千的日本人专程来寒山寺听钟声,以清除一年的烦恼。

    (日本的寒山寺)

    闻知中国重修寒山寺,光绪三十二年(1906年,日本明治38年),由小林诚等一批工匠精心铸成青铜钟两口,一口送往寒山寺,一口存于日本寒山寺,并有铭文镌刻其上:“姑苏寒山寺,历劫年久,唐时铜钟,空于张继诗中传耳。尝闻寺钟传入我邦,今失所在,乃将新铸一钟赍往悬之。”

    寒山寺原有古钟丢失,疑被日本侵略军偷走,现日本以民间名义捐钟一事,令程中丞德全气愤非常。宣统二年农历六月初十,程德全巡抚为重修寒山寺给盛宣怀、张之洞、张謇等人劝募信中写道:“潘昌煦自东国来书,诏有日僧假募捐重建之名,意在越俎而谋,所报册铭疏书章程钟图等几若为彼僧所尽义务。”程德全巡抚重申自铸寒山寺钟“以复旧观,杜异族之觊觎”。

    宣统三年岁在辛亥六月既望,寒山寺落成典礼当日,云阳中丞下车之始,言:“继前贤之结绪业,感东邻之遗风,而尤惊心动魄于‘各各努力’,保存古迹,既葺寒山寺落成。”又辱同年陆文节公暨何筱雅太守拓示碑文,商榷条例,邮筒奔走,几于置驿。纂成寺志十篇、附录二篇,次为三卷。甫脱稿,中丞即索观甚急。

    宣统三年(1911年)农历六月十四日,全寺落成,但见殿庄庄严,水木明瑟,亭延秋月,楼对春山,霜锺应门,兰舟牵岸。凡夫层轩杰阁、曲榭回廊,因寺为园,罔不毕具。其规模之宏远,能使游观者视听一新,意犹有在。

    寒山寺落成,吴中名流纷纷前来祝贺,撰联相庆。

    程德全巡抚特以专车迎接各国驻沪领事,冠裳高会,极一时之盛。陆润庠、陆锺琦、邹福保、刘传福、叶昌炽等名流纷纷撰联相庆。

    今中丞云阳程公来抚三吴,政通人和,百废俱举。公暇偶偕宛平陆方伯暨在官诸君子议葺寒山寺。如今工竣,金绳宝地,焕然一新,缭以长廊,间以精舍,而锺楼归然高耸,为一寺标帜。林木扶疏,以禅房而兼野趣,几为吴下精蓝之冠。起衰复古,厥功伟哉!寒山负城面市,棹扁舟出阊门七里,即望见兰若。其地近接虎阜,远瞰天平、临硎诸峰。春秋佳日,篾舫笋舆,靓川淑野。今虽屡经浩劫,断甃茺烟,犹足令人凭吊,摅怀旧之蓄念,谈禅林之逸轨。彼君子兮,噬肯来游,其相与把臂人林乎?

    江苏巡抚程德全自撰联语曰:“遁迹笑丰干,从知舌粲莲花,地近虎丘曾讲法;宗风传刺史,幸得诗钞贝叶,劫馀龙寿共藏经”。

    陆润庠撰联:“近郭古招提,毗连浒墅名区,渔火秋深涵月影;傍山新结构,依旧枫江野渡,客船夜半听钟声。“

    樊恭煦撰联:“江枫渔火,胜地重来,与国清寺并起宗风,依旧钟声闻半夜;木屐桦冠,仰天狂笑,有寒山集独参妙谛,长留诗句在吴中。”

    邹福保撰联:“尘劫历一千余年,重复旧观,幸有名贤来作主;诗人题二十八字,长留胜迹,可知佳句不须多。”

    叶昌炽撰联:“木屐桦冠,世外寒岩,颂古相传如雪窦;钟声塔影,山塘精舍,到今依旧属云阳。”

    江苏布政使陆鍾琦撰联语曰:“踏春西去,傍十里横塘,水木湛清华,曾移茂苑扁舟,访吴铜造像,梁塔残砖,古迹重搜,余亦北平人,濡笔拟赓翁氏记;生佛南来,振千古名刹,池台新结构,补此天台真相,与待招遗薪,解元妙疏,墨花争拓,客归东海噬,行縢宛载米家船”。

    主持重修寒山寺的江苏布政使陆锺琦《重修寒山寺记》(分两石刻,每石三十行,行自十四至十七字不等,正书。文录《志寺》篇)宣统三年岁次辛亥六月廿八日刊石。

    陆锺琦《寒山寺吴姓捐田始末记》按:此记,陆文节公赴太原时,驰书见示,未见拓本。科则坐落,既未附后,不数日而国变作,今镑石与否亦未知。……陆文节公驰书僚佐,广征联额,将赴太原,裒寺中楹帖见示。自云阳中丞以下,骋妍抽秘,异曲同工。异日有绩辑丛话继长乐梁氏之后者,自在纲罗之列。此志囿于体裁,未能甄录。录樊山方伯书一通,亦文节之志也。”

    陆锺琦不怪天下多故,县官财匮力屈,天子减膳羞,为重修寒山寺,大臣辞赐金。陆锺琦不仅化募众檀,如吴氏姐妹捐资众多,而且自己及各位官吏捐资,都府以上官职者,各捐银贰百元,下属各捐银一百元,助资寒山寺修建之用度。

    待寒山寺重修落成,陆锺琦又亲董其役,例得有言,驰书僚佐,广征联额。将赴太原,裒寺中楹帖见示。

    刻石碑以立于寺。寒拾亭藏碑有:陆锺琦《重修寒山寺记》碑、邹福保《重修寒山寺记》碑、沧州张继书《枫桥夜泊》诗碑等。

    乾隆御碑《霜钟晓月》:姑苏城北夜泊船,寒山钟声清晓传。春容断续亦同此,传不以钟以人耳。千秋过客不一况,或听欢欣或凄怆。在悬待叩总无心,此意画诗何以状。

    陆游《宿枫桥》:七年不到枫桥寺,客枕依然半夜锺。风月未须轻感慨,巴山此去尚千重。

    唐 韦应物《游寒山寺》:心绝去来缘,迹住人间世。独寻秋草径,夜宿寒山寺。今日郡斋闲,思问楞严字。

    后,陆锺琦兑现其对吴氏二孀之承诺,撰《寒山寺吴姓捐田始末记》:凡一事之显晦,往往有不期然而然、非可强而致者。观夫名山古刹,偶经贤士大夫所提倡,登临览眺,极文酒之盛。乃阅时未几,仍归阒寂,其为一时兴会之所寄,而未策久长耶?抑亦显晦之有定也?于寒山寺吴姓捐田一事,尤有足记者。寺自唐张继《枫桥夜泊》一咏,脍炙人口,遂占吴中名胜之一,乃屡更兴废。近数十年,经行之室、禅诵之堂,零落殆尽。海内外文士凡至吴中者,靡不访古流连,辄以精蓝胜迹委弃于颓垣废址间为憾。岁庚戌,云阳程公来抚是邦,下车伊始,即以保存古迹为念,而于寒、拾遗踪,尤亟亟焉谋兴复。爰命锺琦筹集款项,鸠工庀材,不数月而楼殿廊庑规模粗备。惟是岁月迁贸,不稍置寺产,僧徒既无所依赖,而龙象尊严亦恐无以持永久。适长洲吴姓张氏、黄氏两孀,因二百亩义田涉讼。案既定,两造,自行捐田亩,各愿以二十五亩充寺产,都五十亩。斯寺甫修,适有是举,殆事之显晦有定者耶?寺僧其善保守焉!以无负两贤令维护之盛心。更望此邦士绅有以管理之,庶一时鸿爪长作因缘。

    前后几多年,几任巡抚如陈虁龙、程德全,以及如陆锺琦等官吏,发心誓愿,出谋划策,各尽所能,不忘初心,终成就吴中寒山寺落成,重放光芒,宏远后世。

    陆锺琦为官清廉自守,赈济灾民,整顿司法,钩稽财政,政绩可观,尽到一名地方官员职责本分,口碑相当好,被姑苏民间传颂。

    论曰:那位看官或许会问“怎么古人就中个举人,得个进士,当了官就可以机智断案、政绩斐然的呢?他们不过学了些诗词歌赋,读了四书五经,能写些八股文而已嘛。”

    此是看官只知其一,不知其二至焉。

    在旧时,所有的官,其责均是为出策、断案,以解政事、民事纠纷。

    正所谓“齐家治国平天下”。此为人人之能是,而有识之士更胜人一筹。

    言及此即止。

    按:书已至此,逾十几万字余,多只演义陆锺琦大人之人生历程,修身、齐家、功绩之光辉事迹。

    自此以下文字,将书写陆锺琦之重头史书,一表陆锺琦为国之大义凌然,慷慨悲歌故事。

    欲知大清国晚景如何,且听下回分解。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四十五回 众人拾柴落成寒山寺,精蓝之冠宏远传后世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jrr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