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8-21 人人合伙 王坤(坤哥) 日更181篇
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接受并运用股权激励方式,来激励和留住高管、核心员工。但作为一项长期、复杂的激励机制,企业家往往只关心激励给公司带来的各种好处,而忽视了股权激励在前期调研、方案设计、制度实施等环节中可能产生一系列的风险,如果不能加以识别及避免,会给企业带来许多不利影响,不仅不能起到激励效果,反而可能破坏内部团结,损害公司利益。
股权激励的风险主要来自于实施条件及方案设计不合理所造成的6大方面:
1失控风险
股权激励方案设计不当,失去对公司的有效控制。这是最大的风险,也是老板最担心的。这就要求在设计和实施方案时,坚持”让利不让权“,务必保证对公司的掌控权。
另外,在融资及上市阶段,投资者都非常关注公司历史沿革,特别是股权的演变过程。如果处理不当,股权激励如果埋下隐患,都会埋下祸根,造成公司股权形成历史上的瑕疵,并且这类硬伤往往是无法纠正的。
为此,股权激励的制度设计就应做到科学、合理、合法。
2诚信风险
数据不透明,利润的核算没有公信力,很多员工对企业不信任,觉得企业会隐瞒真实的利润数据,”都是老板自己算的,他说多少是多少,我们有异议也没用“。这在民营企业是常见的问题。
3经营风险
一是经营不善,业绩不佳,股权激励成了吹泡泡,画饼充饥,
二是很多企业财务并不规范,经营信息又不便对内部股东公开,公开了又担心信息外泄风险。
4效果风险
股权激励本质上是一种人力资本与资本共同参与的利益分享机制,如果分配不当,反而会起到激励的负作用。效果不理想,远远没有达到预期效果。比如,股分了,人没留住,也没吸引来,股权给了,人心反而散了,财散人不聚。
甚至,因各种原因,部分公司的流于形式或沦为套现工具。如激励门槛过高,往往无法实现激励目的,或使激励对象觉得遥不可及,或会产生某种受骗上当的感觉。激励门槛过低,则激励对象无需努力即可轻松获得高额利益,沦为一种套现工具,使股东对激励计划产生怀疑和挫折,其他公司员工则感受到不公正的待遇。
5实操风险
尤其突出的就是考核问题。在股权激励计划中,激励对象获取股权的资格确认,激励对象相应权利的行使条件等,都应该非常严格并予以量化。在确认股权激励资格时,可从人力资本附加值、历史贡献、难以取代程度三个方面考虑;在界定行权条件时,对公司业绩考核与激励对象个人业绩考核都应该从严考量,过宽的业绩条件,不仅不利于调动员工积极性,还极易引起非股权激励对象的非议。
6患不均,造成内耗
如处理不当,有引发内耗、内斗的风险。股权激励方案(如:激励对象的确定、激励模式的选择)设计不合理,方案制订的程序不透明、不公开,会制造公司内部的不公平,打击员工积极性,严重的更会直接导致人才流失。要避免出现这种情况,要求公司建立较完备的管理考核体系。例如:管理层的对激励对象的选定,可以引用公司过往的业绩考核记录;激励方案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一定的公示、反馈的流程,让员工在整个过程中感受到尊重和平等。
=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