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第508篇】上善若水--读 《道德经》有感

【第508篇】上善若水--读 《道德经》有感

作者: 杜香开花2008 | 来源:发表于2021-02-04 08:27 被阅读0次

    我在坚持“燃梦行动”!

    目标虽远,持行必至!

    持之以恒,久必芬芳!

    时间:  2021.02.03

    书目:道德经

    不争无尤

    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夫唯不争,故无忧。

    翻译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善于帮助万物,却不与万物相争。而让自己停留在人们所厌恶的地方,所以水是很接近道的,居处善于选择合适的地方,心思善于沉静。施与善于仁爱,言谈善于诚信,为政善于治理,做事善于达成既定的效果,行动善于选择合宜的时机,正是因为不争才不会遭受责怪和怨恨。

    老子用水来比喻善的品格,所谓上善若水,意思就是最高的善,就像水一样,水有什么特点呢?老子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不争就是老子无为的立场,无为不是一无所为而是不妄为,不乱为。由于不争才甘心给予大家都不愿意呆的地方,这正是一种难能可贵的美好品格。在中国,孔融让梨的故事可谓家喻户晓。孔融在吃梨的时候自己蒸煎小的吃,将大的留给哥哥们,这种做法备受家人的称赞,并且流传开来,成为传诵千古的美谈人们为什么对孔融如此赞美的,因为孔融在分享的时候先人后己将好的留给别人,而将差的留给自己,丝毫没有争夺之心,而这不正是一种处众人之所的精神吗?所以说出众人之所恶,这是一种美好的品质。

    宋朝苏辙注解过老子,他指出:夫唯不争,故无尤。因为只有不争才能避免别人的怪怨。水唯不争,故兼七善而无尤。水就是因为不争,所以身上就有那么多的优点,却不会招惹他人的非议和怨恨。

    老子概述了水的单,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悟的整体品质以后,又列举了水的七种智慧,即"居善地,心善渊,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居善地"--避高趋下,未尝有所逆,善地也。水之必高趋下,是一种善于择地的表现,告诫人们应当善于谦卑。

    "心善渊"--空虚寂寞,深不可测,善渊也。水表面看起来很平静,但是它的内部是空虚寂寞,深不可测的,有着极为丰富而深邃的内涵,能够包容万物,如同深渊一般。一个心善渊的人一定是达到了很高修养的人,是一个具有涵养而不浮浅的人。真正有涵养的人,绝不会在他人面前炫耀自己的才华。

    "与善仁"--利泽万物,失而不求报,善仁也。这就是说水润泽万物,但是他施予了那么多,却从来不索取报酬,这就是善于仁爱。

    "言善信"--人要讲诚信。还记得狼来的故事给我们的教训。言语不诚实的后果是很严重的。

    "正善治"--水可以清洗一切脏的东西,它又是很公平的,即使容器是扁是平水永远是平的,不会有高下之分。

    "事善能"--遇物赋形,而不留于一,善能也。善于做事的人也是这样,他不只是解决一些容易的问题,而是对解决复杂的问题也丝毫都不辞,让真正的来者不拒,这才是真正的能。

    "动善时"--水在适当的时候凝固和结冰,这就是善于选择时机。

    总之,在老子看来,手机有几乎完美的品性是最接近于道的,因此才说上善若水。

    在讲述为人之道时,举了杨修的例子。杨修极为聪明,对曹操的想法都极为了解,刚开始他一次又一次解开曹操留给众人的谜底,曹操对他越来越不放心。最后杨修和曹植交好。给曹植出主意,想办法。不小心卷入了曹丕和曹植的争斗。引起了曹操的不满和愤怒。最终,在征讨汉中时,以惑乱军心为名,把杨修给杀了。

    杨修之死与他的自私有才,口无遮拦,有着直接的关系,也可以说正是杨修的浮浅导致了他的被杀,老子在描述上善若水的时候,曾提到一点叫做心善渊,即心思要善于渊,沉断不可将自己心中所想,暴露无益,而杨修正是犯了此忌,才招致了杀身之祸。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第508篇】上善若水--读 《道德经》有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etvt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