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们在进行交流时,约90%的讯息都是通过非有声语言来传达的,也就是用肢体语言来表达的,肢体语言技能支持或否定他人的语言、行为,又可以代替有声语言,发挥独立的表达功能,同时还能传达出有声语言难以表达的情感和态度。使用肢体语言与孩子交流能够取得比语言沟通更好的效果,一个眼神,告诉孩子该怎么做:“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神能够传达丰富的思想感情;巧用面部表情,胜过大声说教:面部表情的变化也是其中重要的,放松的身体姿态,让孩子感到轻松:肢体语言的交流与言语交流各有其作用,在孩子沟通时,往往是相互依存和补存在关系。我们还要注意保持肢体语言与有声语言的一致性,否则会让孩子感到更加困惑。
想要孩子畅所欲言,环境是关键。年幼的孩子说话吐字不清晰是构音器官发育不良引起的,父母不必过于担心,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这种状况自然会得到改善。亲子沟通中,最主要的不是孩子表达的有多清晰、多彻底,而是父母认真倾听孩子说话的态度。父母仅仅做孩子的倾听者是不够的,还要做鼓励孩子说话的促进者,设法提供给孩子表达自己想法的机会,引导孩子畅所欲言,父母应该怎样做,才能与沉默不语的孩子进行积极沟通呢?1、不打断孩子,让孩子把话说完,2、给孩子表达自己意见的机会。要想让孩子畅所欲言,父母就要避免“一言堂”,把说话的权利交给孩子,需要孩子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
我们要提升主动倾听的意识。主动倾听的姿态是成功沟通的一半,学会主动倾听,有助于我们了解孩子,尤其是了解孩子内心的感觉和情绪。主动倾听能使父母更加准确地理解孩子所表达的意思,更好地帮助孩子理解自己的情感,理解情感产生的原因,避免自卑情绪的产生,还能引导孩子分析和解决自己的问题,把解决问题的权利还给孩子,进一步培养孩子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主动倾听,能使孩子更加愿意听父母的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