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文: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译文:
“学而不思则罔”。“罔”,是迷惘无所得。“学而不思”,是只顾读书学习,却不放在自己身上体会、放在具体事情上琢磨。这样自以为都知道了,其实不过是鹦鹉学舌,晓得些说法,一到用时,还是迷惘,一点概念都没有。或者自以为用上了书中所学,其实跟人家一点关系都没有。这种情况,我们都经常见到,没有真正学到手。
“思而不学则殆”。反过来,成天自己瞎琢磨,不去读书、拜师、学习,则往往陷入思想空转,找不到出路。本来别人可以一语惊醒梦中人,本来你可以“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偏不信书,偏不信别人,就要自己琢磨,那就更危殆了。这也是一种典型。
《中庸》说,学习之道——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学习,就是要多读书,多实践,多拜师,多交友,少一样都不行。
收获:读书是一种学习,但是读死书,死读书是要不得的。活学活用,把知识变成智慧,从多读书开始,再把书变薄,就达到了学以致用。学而有思,就不会迷惘而无所得。。
然而只是独自思考,不学习,不拜师,不和友人交流,也会陷入个人理解误区,无从知晓,无人指点,无法脱离,无从进步。所以,诚如《礼记》所言:“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即首要博学,兼收并蓄,博采众长。其次就是刨根问底,认清实质。然后探清真谛,把握规律。同时明辨是非,分清黑白。如能锲而不舍,定能卓尔不群。
原文:“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有弗学,学之弗能,弗措也;有弗问,问之弗知,弗措也;有弗思,思之弗得,弗措也;有弗辨,辨之弗明,弗措也;有弗行,行之弗笃,弗措也。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果能此道矣,虽愚必明,虽柔必强。”
古人谈学习的五个方面,不管是学习书本知识,还是学习某种技能,都得经过反复训练才能完成。“有弗学”的意思是要么不学,学就要学会;如果学了还不会,“弗措也”,也就是说绝不放弃。这段话,不是对天才,而是对一般人说的,聪明人一下就学会的,你就学一百下,聪明人十次能学会的,你就学一千次。只要有这种韧劲,哪怕开始时迟钝一点,也会变得聪明的;开始柔弱的人,也会变得强壮有力。
学用结合,知行合一。循环往复,终有所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