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着下了几天的雨,连着找了几天的梦。
今天算是云散天明,雨过天晴了。阳光温润一阵,耀眼一阵地刷着存在感,我也懈怠一会,坚定一会地找着生活。
昨天是冬至,又名一阳生,据说是阴极之至,阳气始生,日南至,日短之至,日影长之至,故曰“冬至”。中国古人将冬至分为三候:“一候蚯蚓结;二候麋角解;三候水泉动。”。
北方人的习俗是要吃饺子,说是吃了冬天不冻耳朵,不然的话会把耳朵冻掉。只是,如果冬至之前就有冻耳朵的倾向了那又该怎么办呢?当然了,吃饺子就和吃粽子一样,是习俗,是纪念。东汉时张仲景曾任长沙太守,访病施药,大堂行医。后毅然辞官回乡,返乡之时,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两岸乡亲饥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冻烂了。便让其弟子在南阳东关搭起医棚,支起大锅,在冬至那天舍“祛寒娇耳汤”医治冻疮。把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在锅里熬煮,然后将羊肉、药物捞出来切碎,用面包成耳朵样的“娇耳”,煮熟后,分给来求药的人每人两只“娇耳”,一大碗肉汤。人们吃了“娇耳”,喝了“祛寒汤”,浑身暖和,两耳发热,冻伤的耳朵都治好了。后人学着“娇耳”的样子,包成食物,也叫“饺子”或“扁食”。
所以说冬至吃饺子,是不忘“医圣”张仲景“祛寒娇耳汤”之恩。南阳到现在还有“冬至不端饺子碗,冻掉耳朵没人管”的民谣。
食堂二楼买饺子的店算是挤不进去了,不过给力的是婧婧穿过了人山人海,跨过了重重险阻,打包了一份饺子回来。所以我也算是吃了“娇耳”的。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在合肥,冬至吃面的风俗与节气、气候、农事有关。冬至过后即是数九寒天,每隔九天数作一九。在滴水成冰的严冬,吃一碗热腾腾的鸡蛋挂面,才算是过了一个冬至。冬至过了眼看年,到了冬至都要吃南瓜饼,合肥大街小巷弥漫着南瓜饼的香味,并且还有一句谚语叫做“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就是说过了冬至,就会夜短日长了,想到这里,仿佛是真的闻到了香味,隐隐约约,若有若无。
南瓜饼十二月下旬,离放假的日子又近了一些,想回家的心又足了一些。想到去年的冬至,把家里的微信群改成了“想得家中夜深坐”,我想,他们也一定的的确确是“还应说着远行人”吧。
今天是三字课等级考试,锦春老师说自备考纸,写朱自清散文《荷塘月色》里“曲曲折折的荷塘上面,弥望的是田田的叶子”那一段。
荷塘…月色怎么说呢,练字之路,道阻且长。而且,作为一枚靳属丝,练字之路,也是不会被阻挡的。
十二月二十二日,靳大爷生日。
祝福不多,生日快乐。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