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看了一个新闻,说南京市某区的环卫工人配发定位手表,原地停留20分钟不动的话,就自动报警。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1349/681408891f10416c.jpg)
新闻里,先是多位环卫工人对此表达异议与气愤(也有表达没什么影响的声音)。紧接着,记者采访管理人员。记者说:“如果环卫工人出现违规,但是他把道路打扫的还是很干净的话,这种情况还会不会对他进行处罚?”
同志们,这件事情的对错暂且不论,如果你是那个被采访的干部,你怎么回答?
回答“处罚”?人家把道路打扫的已经很干净了,为什么还要处罚?
回答“那就不处罚了”?那佩戴这个手表的意义是什么?
反正我替这位干部捏了一把汗。
回答的不妥当,被网友骂祖宗十八代也不是没有可能,尤其是关系着“环卫工人”这种大众普遍同情的群体。
没想到,这位干部的反应,让我眼前一亮。
他说:“一般情况下,如果是按照标准来做的,他才会打扫干净。如果不按照这个标准来做的话,这个干净就是个未知数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1349/b71a728a79de696f.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1349/55551bed1804a9b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1349/ac55bd2718717e6c.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13121349/a902f48914304f49.jpg)
回过头我琢磨了一下,反应过来,这个记者的提问本身,就是一个陷阱。他把:“在一个地方停留20分钟以上、道路是干净的。”这两件事当成独立的对立的事件来说了。这可不可以独立呢?常识告诉我们,当然可以,所以我会掉进这个逻辑陷阱里而不自知。这位干部的高明之处在于,他把这两件事情联系并统一起来,让它们成为因果关系,这就让公众无话可说了。
这件事情给我的经验是,以后遇到不好回答的问题时,先不要考虑问题的答案是什么。学着跳出问题看一看,这个问题本身有没有问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