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恐怕不仅仅是个人人格的力量,而是传授知识的方式。
导师奇怪:为什么小时候读书时他对历史一点都不感兴趣,而长大后随着年龄的增长越发对历史着迷了呢?
百思不得其解,他以为是自己的问题,是自己那时上课没好好听讲的原因。可是,后来他发现并不一定是这样的,因为有一天他的朋友告诉他,说她之所以从小就培养了对历史的兴趣,全是因为她的历史老师。
这位历史老师讲历史特别有趣,在历史中穿插做人做事的道理,启迪孩子们的智慧,由历史讲到现实生活,又讲到科学、人文等,融合非常多的见识,因此孩子们特别感兴趣。
“我就是从那个时候起,经常捧着历史书来看的”导师的朋友在结尾说到。
“原来并不是我的问题,那会我的历史老师都是照搬书本上的内容,听着索然无味,因此我常常在课堂上瞌睡过去”导师对朋友说。
当我听到导师的这个故事时,我想起以前自己的一个遐想,我想象着自己若是教小学语文的话,将是一个有趣的语文老师。比如教孩子们“孝”字,会告诉他们上面是个“老”字的上半部分,下面是“子”即子女的意思。“老”字的上半部分可以理解为上半身,“匕”即为下半身,而这个“孝”字呢,它没有了“匕”,也就是说它没有了腿,整个“孝”字的意思就是说,当我们的爸爸妈妈老得不能走路了的时候,我们做子女的就要充当他们的“腿”,照顾好他们,让他们还能正常生活和行走。
再比如“仙”和“俗”字,他们是一对反义字,因为“山”和“谷”是一对反义字,住在山上的,我们叫他们仙人,住在山谷、山脚下的,我们叫他们俗人,你我都是俗人。
还有“赌”字,你看左边是一个“贝”,代表“钱”的意思,因为远古时代人们用贝壳作为等价物;“赌”字右边是一个”者”字,即“人”的意思,所以意思就是说,整天钻进钱堆和钱打交道的人,可能是一个赌徒,他整天都想着钱、想着赌博。
…..所以,这样看来,我相信学生们一定会喜欢听我讲的语文课。因为我并不是在单纯地教汉字,一个字蕴含了我们民族的血液,传承上下五千年,记载我们民族的历史、智慧、哲理等等。孩子们学习时,也明白了做人做事的道理。
所以,这样就引出了我的观点,培训、教书、育人,如果想要教得深刻,说得深刻,并启迪智慧,培养智慧,关键的一点就是明白——知识并不是独立的、断层的,它们可以说都是一条主干的分支,因此它们都是互相有联系的。如果受教者知晓了这一点,那它们就可以由这一点连接到主干,在由这主干连接到其他的分支。即所谓”一通百通”者。
我也说不清这条主干到底是什么,它可能是我们民族的血液、文化基因,或者是被称为群经之首的《易经》。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