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再次读到这首诗,不用看什么注释解读,我就一下子进入了这个情景里了。我把自己带入里面,用自己的身心去感受那一份在深夜大雪中的孤寂与清冷,这在以前是万万不能达到的。
这首《夜雪》不是课本里的诗,但在上学时即使是课本里的诗词,有注释,也有老师的解读,我也还是懵懵懂懂的,正如今天的孩子一样。
为什么会这样的呢?
无他,缺少人生经历和体验而已。语文基础训练上有一道题设计的特别有意思:在赤道,有一位老师试图给孩子们讲什么是雪,但他却怎么都讲不清楚,因为热带的孩子从来没有见过雪,所以就给出了一大堆奇形怪状的、令人啼笑皆非的答案。没有体验,何来感知?
作为老师,我们常常感慨,这学生怎么这么笨呢?讲过的古诗词,让孩子赏析诗句、理解思想感情,他怎么就不会呢?其实想一想,我们当孩子的时候能聪明到哪里去呢?作为家长,好多人也常常恨铁不成钢:这孩子咋就恁么不懂事呢?可家长不懂得,这孩子啥都没经历过,你要求他懂事,那不是要违背自然规律了吗?你像孩子这么大的时候你就懂事了?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欲施于人,必动脑筋。不经他人苦,莫劝他人善,一样的道理。所以,理解一切的存在都有存在的理由,有了理解便有了接纳,有了接纳再去看万事万物,一切便皆是风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