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最好的关系: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最好的关系: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作者: AUSKING黄东启 | 来源:发表于2022-09-04 06:42 被阅读0次
    我们不清楚生命这段短暂的旅途意义何在,然而,从日常生活的角度看,能够确定的是:我们是为了其他人而存在。
    —— 阿尔伯特·爱因斯坦


    只要在社会中,几乎就不可避免的会有各种各种关系发生, 要想保持和谐良好的社会关系,必须明白人之间的合理相处方式和距离。

    人与人之间,最好的距离,是远可随意,近能在意;最好的感觉,是不语默契,畅谈欢喜。有人对你好,是因为你对他好,是因为他懂得你的好。人生,贵在心淡。有些事看得太清,乱于心;有些人看得太真,困于心;有些情看得太重,伤于心。没什么放不下的,痛了自然放下;没什么过不去的,退一步海阔天空。

    现实中,人与人之间需要保持一定的空间距离,以维持身体周围的一个自我空间。它就像是一个气泡,将个体包裹在心理舒适的范围内。一旦这个私人领域被侵占,当事人会感到非常不舒服,甚至变得恼怒起来。

    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一般分为亲密距离、个人距离、社交距离和公众距离。亲密距离是人际交往中最小的距离,大约在十五厘米以内,所谓的“亲密无间”,大概就在这个范围内。

    亲密距离:

    在15厘米以内,一般适合夫妻或者恋人之间,双方可以肌肤相亲,体现出亲密友好的关系;如果是同性之间的好友,彼此十分熟识,也可以如此不拘小节。但是,如果是不够熟悉的人,尤其是关系不够亲密的异性闯入了亲密距离的范围,不仅会表现得很不礼貌,甚至会引起对方的反感。

    个人距离:

    在46~76厘米之间,是比较适合朋友或者熟人的空间。和亲密距离一样,个人距离也属于并不是那么正式的社交场合。而会议、工作场所或者社交聚会,就需要保持在社交距离范围内。

    社交距离:

    一般在1.2~2.1米之间。如日常生活所见的那样,接待客户的单人沙发之间需要放置增加距离的茶几;经理办公室的来访者座椅都放在离办公桌一段距离的地方;论文答辩时,学生和老师之间要相隔一张桌子,或者保持一定的距离。这些都属于社交距离,一方面表现出人际交往的正式感,另一方面也避免了人与人之间心理上的不适。

    公众距离:

    3.7~7.6米。适合演讲之类不需要彼此之间进行沟通的场合。演讲者只需要站在一个门户开放的空间内,向公众传达有效的信息即可。

    人之间的安全空间距离比较容易掌握,但在亲人,朋友,陌生人之间,如何正确的处理交往方式,却是一种艺术,如果不能很好地把握,就会影响不同环境下的关系。

    请谨记: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这也是我们过去常讲的:亲人之间,相敬如宾;朋友之间,赤城相待;生人相遇,善良坦诚。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我们脱不开与社会、自己、他人的关系。

    我们常会感到沮丧,只因有些人际关系千丝万缕,错综复杂。

    诸如:亲人、朋友、陌生人。

    孔子曾与弟子有过这么一段对话:

    子路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不善之。” 子贡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则引之进退而已耳。” 颜回曰:“人善我,我亦善之。人不善我,我亦善之。” 三子所持各异,问于夫子。夫子曰:“由之所持,蛮貊之言也。赐之所言,朋友之言也。回之所言,亲属之言也。”

    这是中国传统对人际关系的伦理态度大观。

    亲属之言是对亲人的态度,即无条件奉献自己的爱。朋友之言则是有条件的爱。而蛮貊之言是对陌生人的态度,即有恩报恩,有仇报仇。

    对这三者,儒家的态度更像我们传统认知里的:“亲人要亲,熟人要熟,生人要生。”

    但马未都曾说过:“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简言之,对亲人要亲而有度,对生人要生但良善,对熟人是熟能交心。

    这应是现代人最好的人际关系。

    社会学家费孝通这么比较中西亲密关系:

    西方的家庭如一捆柴,几把困成一束,各司其职,界限分明;而中国家庭如石子投入水中形成的波纹,以一个人为中心,一圈扣着一圈,相互联系,含糊不清。

    极目所见,我们常看到父母对子女的过分保护和干预,看到婆媳之间不冒硝烟的战火,看到亲人们黏糊的人情。

    只因我们是亲人,便可不分彼此,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小时候二舅说过一句话,越亲越打。

    这便对吗?

    周国平说:“一切交往都有不可超越的最后界限,而一切麻烦和冲突都起于无意中想突破这界限。”

    人与人之间有条隐形的线,我们精心维护着独立性和空间性,使之成为自己。妄图冲破防线,如洪流决堤。

    所以亲人最好的关系,是有适当距离的亲密,一种亲而不密的陌生感。

    这距离是一种尊重,一种界限感,我们老话常说:“与父母保持一碗汤的距离。”便是子女端着热汤送到父母家时,刚好不冷不烫,恰到好处。

    有了距离,别人收获了尊重和空间,我们得到了从容与余地。

    它还是一种陌生感。终其一生,我们都无法真正认识父母,是因为我们早已带着“作为儿女”的角色认知先入为主去认识他们。

    当亲人变生,我们重新拥有一种陌生感时,会发现,在他们漫漫几十年的时间里,会感知到岁月在他们身上镌刻下的痕迹,认识到他们从少年到老年的人生轨迹。

    他们坚定的眼神也曾在年轻时迷惘过,坚实的臂弯也曾有过脆弱的时刻,一头白发里也藏着一段帅气美丽的青春。

    亲人要生,能认知彼此的人生。

    幸福的家庭都一样,而这必定有一条清晰的界限。

    在这条界限内这边,我们风雨同路,彼此包容;在界限另一边,我们坚守内心,彼此尊重。

    城市间林立的钢筋水泥,人群中匆匆的冷漠面庞。陌生与淡漠,如今成为了我们不得不接纳的人际现状。

    如今人与人之间,多了几分戾气,少了几分善意;冷漠弥漫其中,真诚淡然无踪。

    所以谈生人要熟,有人就会疑惑,面对一个热情的陌生人,要防备他有什么企图。

    生人要熟,是指面对陌生人的一种善意。

    朋友曾分享过他的经历,最初他遇到有人给他发传单时,总是烦躁不已,进而粗暴冰冷地拒绝打断。

    后来,他的态度变了。

    他明白,那个在街头顶着烈日的人,他(她)也是个为生活而努力着的人呀,每一天,都要鼓起勇气,去面对街头上一个个冷漠的面孔,一次次认真而急促地介绍产品,还要附带礼貌真诚的笑容。

    自此,朋友虽然还是会拒绝传单,但总是会很客气地摆摆手,摇摇头。

    我们所见到的陌生人,其实和我们无异,也在为一份工作奔波,有喜乐,也有哀伤,他们值得被尊重。

    面对陌生人,微笑与善意一种教养。

    德谟克利特说:“有教养者的遗产,比无知者的财富更可贵。”

    真正有教养的人,懂得尊重每一个努力生活的陌生人。

    生人如镜,照之吾心。

    若我们待之漠然,映照出来的便是我们的冷漠。若我们待之真诚,映照出来的便是我们的教养。

    名利场上,熟人易得,利益相关时,称兄道弟,推杯换盏;利益相悖时,背后插刀,反目成仇。

    君可见古往今来,熟人背叛最令人痛苦。

    皆因只交友,不交心。

    熟人要亲,是指熟能交心。不止于熟悉,更有内心的亲近。

    我们都很羡慕《老友记》里:“最好的朋友在身边,喜欢的人就住对面。”

    与爱的人保持一定距离,而朋友则更加亲近。

    他们面对友谊,都是交心的。

    从瑞秋穿着婚纱颠颠撞撞地闯入中央公园咖啡厅开始,这六个人一起经历大大小小的节日,一起面对生活的鸡毛蒜皮,历经喜乐哀伤、离别重逢。

    他们会争吵,但依旧相互守护;他们独立,但不会让朋友孤单。他们熟且交心,没有半点虚伪,只有真挚的温暖。

    还记得,钱德勒说过,以后买了大房子,就留个车库给乔伊养老。

    即便岁月过半,我们仍住一起,如同亲人。

    人越老,便越明白真诚之珍贵。

    希望我们都能成为别人熟且亲密,亲能交心的朋友。没半点虚伪,只有真诚。

    人生数十载,如白驹过隙,亲近或陌生,下辈子都不会相见。

    珍惜所有相遇,愿你能与这人间,好好相处。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最好的关系:亲人要生,生人要熟,熟人要亲。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ftpnr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