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以前我创过业,后面因为公司的领导层的调整停了下来。回顾以前的创业来对照今天的创始的艺术这个主题,谈一下我的感受:
1,我们创业之始,是因为公司觉得平时我们营销上业务走在前面的人已经有了业务上的积累,个人收入也还可以了,进入了职业的倦怠期,就是也可以努力再多去做一些业务,但是多出来的这一部分呢?对于我们这些人讲边际收益并不是很大,也就是为了收入而努力的积极性不高了,所以就先挑出一部分人以合伙人的方式单独成立公司去创业。公司提供平台,让我们去发挥。对于传统行业尤其是做纺织的初级产品这一块,若是提创新,用增量的思维感觉很难,更多的还是在存量的思维里面与其他公司来争夺市场。很多情况下跟其他公司拼的是价格以及价格以外的人情,服务等等。
2,关于川崎所提到的要找到可以互补的知音,这个其实很难的。首先我们先理解一下川崎对于“互补”与”知音“的定义:你要找到能相互补充的知音,相互补充是指他们能做到的你做不到的事,你做到的他们做不到的事,不是相互重叠的知音,而是互补的。知音是代表你们对于公司的想法都是统一的,如果你们其中的一个觉得这是一种有趣的锻炼和兼职的机会,而另一个觉得这就是我毕生的事业,我要为之奉献我的一生。如果觉得其中一个人觉得这家公司一定要做长远,而另一个人说我做十八个月就不做了,那他们不是知音,因为他们对公司的看法和期待都不一样。要去做的就是找个和你技能不同但是目标相同的人,我们都想把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这家公司,我们想建一家屹立百年的企业,而我们愿意为此付出长时间的努力,你需要互补的知音。
其次需要创业者真的要有胸怀,要有包容之心,要真正的热爱这份事业的人。现在大部分人还是把赚钱放在第一位的,因为仅仅的盯住钱,人的格局会越来越小,这也会丧失掉很多机会。另外,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不信任,信息不对称,仅仅是因为赚钱这一点的共同点,很难走得长远。
人的欲望又是不断的在膨胀的,随着时间的推移,在创业的过程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各种各样的问题往往是接踵而来的,这个时候人的心理会有变化的,我们找的合伙人一定是可以一起拥抱与面对未来的不确定性的。
3,在创业之初,我们评定过若是想要养活我们这个团队,我们一年,至少要接多少订单,上半年要接多少,下半年要接多少订单,如何保证我们的所接的订单,能保证账上还有现金流。为了保证订单,哪一些客户是可以有订单下的,预计可以下多少,我们是否通过单价的调整,订单量是否可以增加等等。对于先把现在拥有的团队养活需要多少自己,进行倒推我们要接多少订单,具体有哪一些客户可以支持到我们。同时我们应该如何去把产品推到其他市场,市场应该如何布局,布局市场又要有多少的预算费用出来等等进行评估。
4,对于产品的开发,每年分两个季度开发产品,哪一些是走量的,哪一些是吸引客户的,应该如何与现在的客户沟通产品是否符合现在的流行趋势。同行业的公司又在做什么产品等等做调研。
以上是我的分享,请大家多多指教。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