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今天晚上这节课要跟学生讲什么,翻翻工作计划和教学日志,也没什么头绪。一抬头看到最近刚买的书——《团体心理游戏实用解析》,又联想到几个科任老师跟我提到青春期的孩子怎么样怎么样,单亲家庭和留守儿童怎么样怎么样。我跟他们说要多关爱,多包容。但是他们毕竟不是专任老师,有些事情还得个别问题单独处理。
一堂流泪的课我一边思考一边寻找适合我们这个班级团体做的游戏。我看到一个游戏叫做“清扫亲情‘垃圾’”。游戏的目的的是:
1.引导组员重新梳理、认识与亲人之间的隔膜和障碍。通过有效倾谈与家人之间曾经发生过的不愉快或是未解决的隔膜,进一步澄清这些隔膜和不快,用积极和健康的态度来处理这些潜埋在心中的亲情“垃圾”。
2.帮助组员积极、主动地与家人进行有效良好的沟通。积极、主动地与家人进行良好的沟通可以帮助组员产生和梳理处理与家人情感和隔阂的勇气,主动创造机会使自己和家人的心灵得到净化。
3.进一步帮助组员融合亲情关系。不断消除和解决组员与家人之间的隔膜、障碍,有利于进一步融合组员和家人之间的亲情。
游戏道具
A4白纸、水笔、扫帚和簸箕各一个,轻音乐。
规则与程序
1.每位组员派发一张A4白纸,每人在纸上写出一个自己和家人之间存在的不愉快或是问题等。
2.这些“不愉快”或是“问题”是组员认为困扰自己和家人关系的。
3.待小组成员完成后,组员围坐成一圈,在小组内进行分享和反馈。当组员分享时,导师要积极引导其他组员进行支持和鼓励,建设性的表达建议和意见,防止进行批评、责备和攻击(特别是人身攻击)等行为。
4.待每个小组组员分享完成后,每人将自己写在纸上的“不愉快”或“问题”撕碎并用扫帚和簸箕进行清理,接下来再换另一个组员进行分享。
5.在小组活动的过程中,导师可以播放适合该场景和气氛的轻音乐。
6.总体活动时间大约40分钟。
进了教室,我把纸分发给每个学生,把游戏规则和目的宣读了一下。
接下来学生就在纸上刷刷的写起来。五分钟以后学生交流起来。有的学生情绪还挺激动。我走过去轻轻的抚摸ta的后背,或者看看ta所写的,简单的与ta沟通一下。
等所有组都分享完毕后,我把他们的情况整理归纳了一下:
1.啰嗦
2.偏心(与二胎政策有关)
3.对话经常不在同一频道上
4.愿望未被满足
5.想要独立
6.被与别人比较
针对这些共性的问题,我一一举例,并告诉他们一些简单有效的化解方法,比如换位思考,做自己力所能及并且争取做好的事,找值得信任的人先谈谈,找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优点等等。当然有些问题还需要与他们的父母或监护人沟通,这样效果会更好一点。
最后还剩10分钟时间,我就带领他们做了一个与“父母的联结”活动,是NLP技巧中的“接受父母法”,详情大家可以直接百度“NLP技巧:接受父母法(是李中莹老师的)”。
事先我跟学生说:先放松,想像自己的父母在我们的面前,看一看他们脸上的表情,然后你们跟着我默念以下的这段话,如果你的同桌或者自己有什么情绪上的反应,请尊重。
在我朗读到那段话中间的时候,有不少学生开始擦眼泪。最后如果不是环境问题的话,我估计有人要哭的稀里哗啦(内在情感被触动)。
事后有不少学生告诉我说他们一开始看到父母的表情和后来的表情明显不一样。这大概就是佛法上说的,人与人的灵是相通的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