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明:
要证落差感造就幸福感
只要证落差感使人快乐和满足
只要证对比的结果使人快乐和满足
又因为很明显人们总是在对比中寻求满足和快乐
所以结论得证。
我们喜欢比较,比这比那,而人比人气死人的俗语愈发显出真理的光辉。有时比上不足,于是转身试图从比下有余中求一些个自以为是的虚荣和满足来。落差感与幸福感自是应运而生,二者相生相惜,试图去想一想,平均,绝对平均如果发生在真实的世界里,会怎样?
大概一部分对于眼前生活不满的人自是得到了莫大的成就感与满足感,似乎自己的社会阶级的落差性消失了,一种与人平视的自尊会让自己心灵陶冶一会情操。但这样,人渴望满足,求取幸福,这是在平均主义出现以前就存在的自然欲望,所以不久后这群曾经所谓社会底层的人就会厌倦平起平坐,他们也开始渴望那种凌驾的优越感。而这个平均主义的施行对于上层阶级而言本身就是一种剥削。所以他们更不会满足。也不会快乐和幸福。
设若平均主义出现在社会出现阶级立场之前,生产资料的平均会导致的是强者不满,弱者多余。所以这种平均主义的论断真的恰如明日黄花,不堪推敲。
所以这就反面证明了落差感造就幸福感。
举一个不太恰当的例子,我有一个同学,上学的时候特别认真,也许更恰当的称呼应该是老师的口供记录人,他会记下每一句话,下课必有问题去问,有同学还为此编了首打油诗:
小赵*,上讲台
问问题,下不来
铃铃铃,上课了,叽里咕噜滚下来
这当然是一种戏谑,但却可见一斑。当然他对于班级里面所谓的乌烟瘴气十分不顺眼,于是轮到他演讲的时候,他大声斥责,又疾声呼吁。我没有被感动,只是在设想,如果所有人都和他一样,那么他自己何来的好学生的优越感?他定是不想让所有人都变成自己,他这样,毕竟下面听讲的班主任是倍受鼓舞的,一个做,一个看。这当然都是后话。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青春和活法,你这样觉得人生意义重大,又何须在乎他人的玩世不恭和所谓的虚度年华?
这当然已经是题外话。
总之,落差感造就幸福感得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