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5日,全家一起去了鹤山双合一日游。这次旅游,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当天,吃、喝、玩、乐,样样齐全,行程安排充实,孩子们玩得开心,也学到了很多本领;而且,这里没有景点促销的商业氛围,未让旅客多花一分钱。让我有一种,强烈的冲动,向周围的亲朋推荐此地。
第一站是农田捉泥鳅。方正的水田里,只有浅浅的沙泥和黄色的浊水,周围被即将秋收的稻谷环绕,我们到那时,已经有许多大人和小孩立在水田,个个手拿塑料漏盆,眼睛扫射着周围,一旦黑色的泥鳅浮出水面,就立马漏盆一舀。在妻子的催促下,我带着弟弟与哥哥也下田了。
这是我第一次下广东的农田,这里的水田有很多细沙,田泥粘度比家乡小;我和哥哥,都专心地在抓泥鳅,而弟弟,就在水田玩泥巴,他一屁股坐在水田里,满身是泥,用手击打这浊水,嘴里还开心地唱着“池塘里,水满了,雨也停了;池塘里,淅沥沥,到处是泥鳅....”。导游村长,为了助兴,还特意现场扔了很多活泥鳅,引起水田阵阵哄抢。
第二站是做濑粉。在导游村长的指引下,我们来到村长的老家。到时,他的家人正在准备制作濑粉的原材料。随着村长口哨一响,娃们全部集合,村长耐心给娃们讲述当日游玩的规则,然后带娃来到灶台旁,亲自示范如何做濑粉。只见村长用漏勺舀了满勺浓稠的白色米浆,米浆从漏勺的小圆孔流出来,慢慢流到底下蒸汽腾腾的水锅里,米浆遇热水即凝固成型。娃们排队,挨个过了把瘾,体验了人生又一个第一次,从旁的村长夫人,不时用一个长柄漏勺,把成型的粉条从锅里捞出,一堆堆地,纳凉在竹篾盘里。
我以为做濑粉,只是让娃体验劳动,没想到,娃们做出的濑粉,正是我们中午的主食。濑粉的原料是今年秋收的大米,米香特浓,吃起来有淡淡的甜味,濑粉的配料有肉沫酸豆角、油炸花生米、辣椒酱油碟、沙姜沫、花生油、花生碎等。我跟哥哥,每人连干三碗,味道真--不错!
午饭后,休息半小时,村长组织娃们先后坐了自制竹筏、老式的手扶拖拉机,对于城里的娃,这些都是新鲜玩意,即使炎热的中午,娃们也乐此不疲,而家长们忙着给娃拍照。
第三站制作水豆腐。村长再次吹响口哨,村长站在石磨旁,面对着站成方队的娃,耐心讲解当天的规矩和磨豆浆的要领。
村长毕竟是村长,经常开会,练就了好口才,跟小孩说话,风趣、幽默又不失威严,俨然教练一般,孩子们很喜欢他,注意力都集中在他身上,因此非常投入与守规矩。
当村长舀了一勺浸泡的黄豆,倒进石磨的方孔里,就让娃们挨个推动石磨手柄,转动石磨盘,每人大概1分钟。我远远地坐在树荫的胶凳上,时不时看看书,有看看娃。轮到哥哥了,哥哥个子高,力气大,把石磨转得飞快,村长站在旁边微笑这说:“这是380的马达,够力! 大家都跟着笑了起来,哥哥也腼腆地笑着。
黄豆磨好了,村长夫人把把豆浆水倒入大锅里烧开,然后再倒进一个米黄色的棉布袋里,过滤里面的豆渣。整个过程,需要反复挤压,娃们依旧排着队,挨个用工具挤压篓子里的棉布袋,把剩余的豆浆水挤出来。最后,在所有娃的见证下,村长把调制好的石膏水快速倒入豆浆桶,然后让围观的娃们数完100秒。还是女孩子听话, 数数的多半是女娃,他们认真数着叠加的数字,就像在学校读书一样认真、整齐。
白嫩的水豆腐做好了,同时,调味的糖浆也做好了。村长让大家排队,村长夫人用大蚌壳一层层地铲着嫩嫩的水豆腐,村长的女儿,就给我们拿塑料勺和淋上糖浆。水豆腐配上糖浆,入口即化,味道一绝,同时,这也让我想起了童年会议,夜晚在舅舅家吃水豆腐。那时都用瓷碗装,放的是白砂糖。
三碗水豆腐下肚,远处田地的叫花鸡和烤红薯取回来了,待稍微放凉,就马上架桌开吃。叫花鸡肉嫩多汁,我们带着薄膜手套,大块朵颐,吃得满嘴是油;红薯软糯鲜甜,比水蒸红薯更甜更香,妻子非常喜欢。当我放筷起身,揉着凸起的肚腩,心想105元/人,就是不玩,光这两餐就值了,也从来没有在旅游地,吃过这么好吃的东西,实在太值当了。
第四站,也是最后一站制作茶叶。在村长的示范与教授下,娃们掌握了摘茶,炒茶的要领,每人最后都带了一包自制的绿茶回家。下午4点半的太阳,很是火辣,茶园闷热无风,可在阳光下摘茶,在土灶旁炒茶的娃们,不怕晒、不怕热,即使满头大汗,烟熏火燎,也乐此不疲。娃们弓着背,眯着眼睛,用带着手套的双手在铁锅里翻茶,额头的汗水不小心掉入炒锅。想必真正喝着带有自己汗水的茶叶,一定是美味极了。
中午吃饭了解到,村长自发组织的农家乐一日游路线,已经服务旅客八年了。村长皮肤黝黑,满脸笑容,言行举止充满着耐心和爱心。在我们即将离开时,他站在车子拐弯路口,挨个与我们挥手告别。
开车回来的路上,我心想,这样的村长,值得尊敬,也是从事旅游的行业典范。把旅客当家人,用款待亲人的方式款待旅客,用教自家孩子的耐性来教旅客的娃,这何其难得。村长既是导游,又是厨师,也是教练,也是此次农家乐之所以精彩的灵魂人物。期望村长的旅游事业越来越火爆,期待再次来到这里,体验不同的农家乐趣。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