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教育
问题行为是需求的另类表达

问题行为是需求的另类表达

作者: 许标心理咨询师 | 来源:发表于2016-09-20 12:28 被阅读20次

    正如人的身体出现问题症状,不论是头晕、鼻塞,还是某处疼痛等,看似让人不舒服,实际上是在提醒人及时处理身体不适,维持人体的健康状况。青少年出现问题行为也是一样,我们不能只看到问题表象,一定要看到青少年在用问题行为表达什么,问题背后的真实意图是什么。

    不想学习,沉迷上网,就是父母认为的厌学、网瘾?不愿与父母交流,父母的话不听,就是亲情淡漠?有多次打架行为就是暴力倾向?结交不良朋友,不回家……这些问题行为只意味着孩子偏离正常发展轨道,学坏了吗?心理咨询中有一种技术叫做“奇迹问题”,假设发生奇迹,所有的问题都消失了会怎样。我在青少年心理咨询中使用“奇迹问题”这一技术时,这些存在问题行为的青少年给出的回答通常让我觉得意外,因为他们的回答,他们内心的真实想法,与他们存在的问题行为反差巨大。

    很多父母反应厌学、在校违反学校纪律的青少年,回答希望自己学习成绩好,得到父母、老师的喜欢;很多平时远离父母,不愿与父母交流的青少年,回答希望多和父母在一起,多和父母聊天;多次打架的青少年,回答不想和别人打架,希望结交更多朋友,和别人友好相处……运用“奇迹问题”,让我看到很多所谓的“问题青少年”的真实内心,其实有着积极美好的期望,期望自己有着良好表现,获得别人肯定。既然对自己有着美好期望,那为何青少年还会出现问题行为?这通常是自己的努力没有实现期望,转而反其道行之!努力学习了,成绩并不好,还被父母、老师责怪没有好好学习;想和父母交流,父母总说没时间,干脆不和父母交流,父母反而更关心自己,自己已经不想搭理父母;有人欺负自己,自己不还手,以后有更多的人欺负自己,自己也动手后,反而别人怕自己,有更多的人愿意和自己玩在一起,等等。社会鼓励的是从善去恶,一开始孩子都会用良好的行为去适应环境,只有当孩子用良好的行为无法有效适应个人成长环境时,才会转向不良行为去适应环境。

    父母在面对孩子的问题时,如果能够不被问题的表象吸引全部注意力,而是探寻孩子的问题行为背后在寻求什么需求的满足,从而帮助孩子重新用良好行为满足需求,孩子自然会放弃问题行为,朝着积极的方向成长。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问题行为是需求的另类表达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coe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