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老担心别人看法的人,要牢记美国作家马克·鲍尔莱恩(Mark Bauerlein)的一句话,就是“一个人成熟的标志之一,就是明白每天发生在自己身上的99%的事情,对于别人而言,根本毫无意义”。
2《让子弹飞》的六子,把自己的肚子剖开给起哄的人看,确实只吃了一碗粉。起哄的人散了。散了后干嘛呢?他们会因为冤枉一个人悔恨吗?答案是不会。他们该干嘛干嘛,该上班上班,该回家回家。只不过未来几天里多了一件奇闻异事作为谈资,仅此而已。
3迄今为止,《封神》这个项目给我最大的启示是:
1、给自己六个月的时间,有点天赋和基础的人,就会达到惊人的脱胎换骨的效果。半年时间而已,为了自己想要去做的事情,值得搏一把极限。
2、以生命短暂为前提,以人生最好的十年为期限,去规划、实现一件真正想要去做的事,不管环境产生如何的变化,都不动摇自己的坚持,始终竭尽所能,做出能达到的最好效果。
首先扪心自问,自己心底最想做什么,其次想清楚,自己在各方面要去做哪些准备。
然后,就可以行动了。
真的就这么简单。
4知行合一的反面,就是起个大早,磨磨蹭蹭赶个晚集。犹豫之中错失机会。尤其对于我们这些普通人 ,一份思考,九分行动,小成本先试错。从错误的复盘中,获得认知。王阳明“事上练,破犹豫之贼”。
5不幸的是,我们在没有具体做一件事之前,很难想清楚自己是否喜欢且擅长这件事。所以,正常的情况下,我们可能需要花几年的时间做某件事,才能知道自己有多喜欢它或者我们在这方面有多擅长。
6“在让你兴奋的事情上努力工作,好事就会发生。”这就是做出卓越工作的秘诀,非常简单。
7最近在 Apple TV 看《诊疗中》,有一段台词我很喜欢,“没人可以毫发无伤地过一辈子,他们没经历过你的遭遇,但也只是现在而已,有些事终将会来,只是来得早还是来得晚...而你是要让哀痛淹没自己,还是要诚实地面对它,然后好起来?”
8新手有复制心魔,老手也有挫折心魔。很多人最大的错误之一就是,但凡失败,从此一蹶不振,就像气球爆炸一样,把生活视作只有一次机会的有限游戏,要么成功,要么出局
9复制,一般只能复制旧事物,最前沿的东西是很难被复制的。所以,复制可以是优越性的体现,而不是屈服。最牛的复制思路是迁移,将一个领域的概念借用到另一个毫不相干的领域,还能完美解释。这就是“Good artists copy, great artists steal”的真意,翻译过来就是“能工摹形,巧匠窃意。”
10有人辩解,我可以靠运气,就像早期进腾讯、阿里、拼多多的人一样,不也是靠运气押准了方向么。运气和努力这个问题,去年我们聊过很多,感兴趣的话,你可以看看。记得罗振宇讲的一句话,很精彩:“努力是你最终知道自己有没有运气的手段。啥意思,就是说普通人得一辈子攀爬,往前爬,爬到最后,上帝站在那儿,然后你跪着求他说,把你兜里藏着的那个关于我命运的底牌掏给我看一眼,我才知道我这辈子有没有运气。
11再总结一下,“在让你兴奋的事情上努力工作,好事就会发生。”这就是做出卓越工作的秘诀,非常简单。至于计划?Paul 的观点是,“对于大多数想要取得伟大成就的人来说,正确的策略是不要计划太多。在每个阶段,做任何看起来最有趣并为未来提供最好选择的事。”这是他的逻辑。
12注意,行动也有陷阱。行动,不是只做老板下达的工作,记得要自己主动找事情做,而不是被动地等。要养成自己发起并推动项目的习惯。
13不是说你的选择不重要,而是你在那个时间点的选择,相对你的全部人生来说,没那么重要。人生就像一列火车,启动时左转右转都很容易,都差不多,只有自身的质量和动量成了规模,那时候的选择,无论是西飞还是东渡,才很重要。真到那个时候,也不会问别人这个问题。
14行动,努力把手头的工作做到最好,积累规模,在做的过程中,你自然会找到自己感兴趣的事情。虽然这么说没有什么科学依据,但这是我看了很多自传之后得出的结论。我把这个过程理解为上天对做事之人的奖赏。同时,如果做一件事的时候,发现了另一件更令你兴奋的事,也不要害怕切换过去。工作是手段,人,才是目的。
15如何做出伟大的事业?
Paul 的回答就像把大象装进冰箱总共分几步一样,他说,所有做出伟大的事业,都是同一个思路,只需四步:一,选择一个领域;二,学习足够多的知识接触到领域最前沿;三,注意到最前沿有哪些缺口;四,探索有前途且有着力点的缺口。关键是,每一步都有隐藏陷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