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团创始人王兴曾说过:“多数人为了逃避真正的思考,愿意做任何事情。” 这直接明了的道出了限制很多人发展的真正原因。
而绝大多数穷人都是只顾低头干活,不顾抬头看天。这正是他们偷懒逃避思考的表现,因为思考很费脑,很痛苦,很啥都不想,直接开干,虽然身体上累点,但脑子却可以很轻松。至于穷,更多都是选择积累的结果。
01 执行者与设计者的关系
执行者唯一有的就是执行力,这是初级的执行力,趋近于行动力。
随着学习的加深,能力的提升,能执行的任务会越来越有难度,能执行出的结果也会越来越大,这时才算是具备了真正的执行力。
顶级的执行者是设计者,他的任务来自于对事物发展趋势的洞见,根据对于趋势的判断,他能看懂任务是什么,这个就是战略眼光。
如果没有这个眼光,就只能做顶级执行者(设计者)的一个小能力模块,这就是设计者与执行者之间的关系。
02 要成为设计者,最难的是什么
怎么做(how)是最简单的;做什么?(what)为什么做?(why)这个才是最难的。
都说选择比努力更重要。却不知比选择更重要的是,如何搞懂该选什么,为什么这么选择是正确的。
其实这就是洞见趋势的能力,而这个能力的培养,单靠急于求成是根本不可能掌握的,它需要经过大量的实践和思考才能获得。
登高望远,高瞻远瞩,站得高看得远,这个高到底是什么高?怎么登上去?怎么站上去?
如果不经过大量的深度思考,不断的收集整理归纳总结,分辨这个世界传递给我们的各种乱七八糟的信息情报,就能登上去就能站上去吗?
器术法道,道法术器,不经过这样的上山下山,怎么可能看得远,走得稳呢?
03 工作中遇见设计之美
我是一名软件开发工程师,就在昨天上班的时候,因为一个很小的开发需求,我和同事一遍又一遍地讨论优化设计方案。说实在的,这要是放在之前,基本不用开发,就可以完成任务。
然而因为看到了后期业务发展可能会对代码带来的影响,为了追求后期程序代码更好的扩展性,我们还是决定进行深入的探讨,以找到更优的解决方案。
在这个过程中,我越发体悟到,作为一个程序员,完成开发任务并跑通程序是很浅层的快乐。话说,当初我选择程序员这一行,就是因为这一点浅层的快乐才入的行。
而现在通过不断地思考,不停地优化,我发现最终实现优雅代码设计的过程,才是真正让我感到愉快的事情。
这一刻,我觉得或许这就是设计之美。
04 我是如何追寻设计之美的
回想当初刚做开发工作的时候,我就想立马去学设计模式,想把代码写的很优雅。于是我试图通过看书学习,想立马将自己的设计能力提升上去。
后来才慢慢发现,刚学的时候因为积累少,很难学懂。而实际工作的时候,又因为对业务不熟悉,同时绝大多数开发又缺少设计,于是自己更多只能是跟着葫芦画瓢,几乎谈不上设计一说。
后来随着开发经验的积累,在遇到新需求的时候,我开始带着问题去思考如何设计,才能提升程序的扩展性和健壮性。
我带着工作中思考的问题与学习,当带着答案将其应用到工作中的时候,我是无比的开心,我知道那是学以致用的快乐。
再后来我继续学习并持续在实际中应用,同时将自己的想法和同事进行讨论,在更多的实践,我发现当用自己的设计能够提升工作效率,放大工作价值的时候,那个时候心中的愉悦明显又增加了一个深度。
05 同样是思考设计,为啥新人会容易掉坑
为什么有些新人相比其他人可以成长得更快,我发现这些人都有一个特别,那就是不管大小需求,他们能够做到在知道实现的方法后,更进一步思考如何能得做好。
在我看来,正是这种“小题大做”的思考习惯,才是他们快速成长的关键。
以前我只知道追求更好地设计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变化,其实换言之,这正是对于业务发展可能会给代码带来什么影响趋势的洞见。
进步快的新人虽然有思考的意识,但因为缺少对业务发展的洞见,很容易陷入炫技或过度设计的陷阱,而这正是需要时间和经验打磨的地方。
06 写在最后的话
在软件开发工作中,我需要洞见业务发展的趋势,去追求优雅代码的设计。这是一个追求代码之美的过程,我很享受这个过程。我觉得对待工作需要如此,对待生活更需要如此。
我们需要用不断的深度思考,对生活做设计,对未来做规划,如此通过不断地践行,方能在思考与行动中,遇见我们提前看见的美好未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