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心外无物

心外无物

作者: 林何凤 | 来源:发表于2020-09-02 21:30 被阅读0次

    王阳明《传习录》中载有这样一个故事,说是阳明游南镇时,他的学生指着岩中花树问他:“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

    王阳明回答说:“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心外。”

    天下无心外之物。万事万物都是人内心的投射,你心里有什么,看到的就是什么。

    苏轼年轻的时候和佛印一起参禅。

    苏轼觉得自己进步很大,对佛印说:“大师,你看我坐在这里像什么?”

    佛印说:“看来像一尊佛。”

    苏轼笑着说:“但我看你倒像一堆大便!”

    佛印微微一笑,没有说话。

    回家后,苏轼把这件事告诉了苏小妹。

    苏小妹听完说:“自己是佛,看别人也会像佛;若自己是大便,看别人也会像大便,你的境界比佛印禅师差远了”。

    别人是自己的一面镜子,你看别人像什么,你就是什么。

    对别人有偏见,处处都要挑人刺,是因为自己的境界不够。

    后来苏轼历经贬谪,飘零半生,他说:“吾上可配玉皇大帝,下可陪田院乞儿”“眼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

    王阳明也曾说过:见满街都是圣人。

    一个人内心恬静,摒弃内心的偏见,相信世间的美好,那他看到的一切自然是美好的。

    《道德经》中说:“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驰骋田猎,令人心发狂;难得之货,令人行妨”。

    一个人想要的越多,算计的越多,身心越不得安宁,只能终日焦虑。

    在我们山西有很多豪门大宅,当年辉煌一时,可如今拿钥匙的,全都是不相干的人。

    人们为了外在的东西,终日奔波,患得患失,最终失去内心的安宁,成为欲望的囚徒,实在是舍本逐末。

    陪伴爱人孩子,孝顺父母,亲近自然,这些不需要太多物质的平常生活,才是人生幸福的真谛。

    不要把得失看得太重,顺其自然,保持内心的安宁就好。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心外无物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hgs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