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父母课堂 | 狗十三——不要长大后,我们都做了孩子的“凶手”

父母课堂 | 狗十三——不要长大后,我们都做了孩子的“凶手”

作者: 小勇安全平台 | 来源:发表于2018-12-24 09:38 被阅读0次

    成长是一件很无奈的事情

    很多人都是在不知不觉的时候

    突然发现自己已经变成了大人

    但是,不要忘记你曾是怎样的小孩

    也不要忘记你曾想成为怎样的大人

    昨天,话题“狗十三泪点密集”上了微博热搜榜。看完电影后很多人都表示感同身受,跟着主人公李玩从头哭到尾。

    《狗十三》是近日上映的口碑佳作,豆瓣评分达到8.4,虽然被密封了5年才终见天日,但还是获得了大多数人的共情:我们在成长的过程里,有太多不能自主自控的部分,最终被磨平棱角踏入成人世界。

    13岁少女李玩的父母离异了,父亲再娶并有了儿子。他担心女儿接受不了,隐瞒了事实,并把女儿寄养在爷爷奶奶家。正处于青春期的李玩渴望了解、陪伴和爱。但在“要听话要懂事”的剥夺孩子自主性的中国式教育里,李玩不断地失望,最终学会了长大,变成了懂事的大人。

    而大多数的我们,又何曾不是在这种“剥夺式”的家庭教育下,被抹杀掉自主性和独立性,逐渐接纳成人世界的法则,选择妥协长大的呢?

    回顾我们的成长,

    一直被忽略掉的“自主性”

    长大后,没有几个人愿意回顾自己的成长,因为太扎心。

    影片一开场,主人公李玩跟父亲就被班主任叫到学校。李玩喜欢物理,但英文成绩不好,老师建议她将“天文兴趣班”改为“英语兴趣班”。这种事情女儿跟父亲“没得商量”,一番纠缠后,父亲强行帮女儿“签了名”、“报了班”。站在父亲的立场上,这道选择题再简单不过了,可却唯独忽略了女儿的意愿。

    这一幕让很多人高呼“就是我了!”回想每个人的少年时代,有多少次是父母帮你决定了“兴趣”和“志向”呢?又有多少次是父母觉得这是“为你好”的呢?

    小时后曾经有过一些孩子气的理想,想当漫画家,想以画画为生。那会碰上几次大考都没发挥好,当时因为这个就跟我爸起了冲突,吵过几次架,说要以学习为重。虽然现在回想父母也是对的,画画资质比较平庸的我,根本没法以画画为生。但当时的“抗争”受到了“镇压”,还是让我有过一段叛逆的日子。

    很多家长估计都会觉得,我给你穿给你吃,你就得听我的,该懂事时就要懂事,该听话就要听话。而以“懂事”和“听话”为名的教育下,这样的孩子只会是父母的一个附属品。孩子是人,不是买回来的一条狗,他应是个独立的主体,有梦想有初心有自我意识,应作为一个平等的个体对待。

    《狗十三》让我们回想起了我们小时候的每一天,也让我们清楚的看到,为什么曾跟我们朝夕相处的父母,血缘最亲的父母,却和我们在心灵上最疏远?因为那中间隔着无数次被迫咽下的不甘心和不服气。以“爱”的名义,强迫孩子接受自己的意愿,从没想过要把孩子当成一个有自己想法的独立个体,而是一个需要被管教、被束缚、被指导、不需要自主意识的个体。但是,孩子的自主性,在他成长过程中至关重要。

    孩子的成长时期,也是他们自主意识发展的关键时期。这时期,孩子会逐步开始对自主性的追求,自主意识刚觉醒的他们,会开始喜欢掌控自己的事情,拒绝父母插手自己的兴趣爱好。家长们要做的不是强力打压,应要细心呵护孩子正在生长的“自主意识”允许孩子探索新想法,培养孩子的自主性,而不是肆意将孩子雕刻成你们想要的模样。

    我们不做“父母皆祸害”

    也不要“子女都懂事”

    “这孩子真懂事啊”,“真像个小大人”似乎是中国家长们表扬一个孩子最好的一句话。曾几何时,“懂事”成为了一个中国少年的学习榜样,它在中国家长的意识里,愈发重要,甚至超越了个体的培养,也超越了陪伴的真正意义。

    电影中,李玩因爱狗爱因斯坦的走失而情绪失控,爷爷指责她“你怎么这么不懂事”,爸爸表示“爸打你是因为爱你”……最终李玩被暴力镇压,选择妥协道歉。

    在中国式家庭中,“懂事”是一个青少年成长必经的“劫难”,这过程还伴随着与邻居家孩子的各种纵横对比。而在酒局上被迫向叔叔伯伯们敬酒更是习以为常了,因为我们要“懂事”。稍不懂事,那只能打到懂事了。都8012年了,不管生活物质水平怎样变化,中国的家庭伦理和家长权威状态始终未发生实质性改变。

    我们是中国式教育下诞生的“懂事”孩子,也清楚的知道“懂事”背后是“压抑”。看到有网友说,小时候,自己的爸爸不怎么管他,只有学习成绩出现问题的时候,他才会出现,问他为什么没有像某某人一样考第一。慢慢地,他开始觉得想要得到爸爸的爱,是需要付出代价的,只有考试考得好,才会符合父亲的期望;能让爸爸出去炫耀,才会被在乎,一直以来,他从没想过自己想要做什么,也没有想过要反抗什么。

    成长,我们都和《狗十三》的李玩一样,最后都压抑了自己的真实需求,选择了妥协和体谅,即使成长中有诸多不如意。但这历久弥深的隔阂,在我们心里始终是一个刺眼的存在,导致我们遗忘了谈论情感,表达自我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情。

    这是给父母的一场反省。在电影中,我们看的不是电影,而是自己;我们也需要去反复回看,去反思教育过程中可能存在伤害的部分,不要忘记经历过的成长艰难,而不仅仅是麻木落泪。

    父母需要明白,正因为孩子的独立自主性,才让他显得那么完整、真实、有血有肉、独一无二,这样的孩子才会大胆的做自己,而不是做别人眼中的自己,同时长大后会表现得更加自信,更能获得自己想要的未来。

    所以,不要让自己的孩子也变成“李玩”,失去了个性,扔掉了脾气,忘掉了初心。孩子是一个独立的生命个体,他有自己独立的意愿和个性,家长们应该尊重他的自主性,而不是把孩子当成没有意志的私有物品,用自己的意志覆灭孩子的意愿,抹杀孩子的个性,而是让孩子依靠内在动机做事,追求自己内心热爱的事情。

    别忘了,我们都曾是个孩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父母课堂 | 狗十三——不要长大后,我们都做了孩子的“凶手”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ja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