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观点摘记

观点摘记

作者: 孙仕满 | 来源:发表于2019-06-25 18:00 被阅读0次

    《中国教育报》2019年6月13日,首都师范大学教育学院罗爽有一段关于家校危机的论述,他提出了家校危机是时代产物,这是从社会发展的角度来分析的:

    这是一个利益分化的时代,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中国已有高度一体化的总体性社会转型为利益多元化的异质性社会,家庭与学校之间的关系开始发生深刻改变,学生和家长越来越以消费者的身份,主张自己的利益诉求,提出与学校不同的观点。

    这是一个权利时代。在新时代全面依法治国的背景之下,中国公民的权利意识有了明显提高和改变,公民遇事找法维权的意识更加强烈,家长不再是一个沉默的一代,而越来越多倾向于以维权的方式来表达对学校的不满。

    这是教育证面临的“三独”时代,独生子女构成了这一类学生、教师和家长的主体。在独生子女文化的浸润之下,孩子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教师和家长也都个性十足,因此家校之间更加容易发生摩擦、爆发矛盾。

    《人民教育》摘抄:

    有人认为“目前师德师风每况愈下,教师专业化远不如从前”,全国政协委员、上海市教委副主任倪闽景并不认同。他认为,从整体情况来看,现在教师队伍素质是最好的一个阶段,无论是师德师风还是专业化程度。之所以给人错觉,主要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现代媒体充分发达,一有负面案例出现,就会迅速传播,且相互叠加;二是教师群体虽然有了很大进步,但家长群体进步更大,大多灵长家长接受了比较好的教育,对教育理解和要求更加多样化,对教师的要求更高。新时代教师队伍优势是教学专业水平更高了,最大的不足是对于家长和孩子的教育要求认识不充分。

    顾明远说,教书育人在细微处,经历风雨的大家都能说出这样看似平凡却极为中肯的教育哲理。教育不要追求场面的宏大以及意义的非凡,只有那些细致入微感动人心的事情,才会让学生积极接受,这也符合生活的常态。勿因善小而不为,勿因恶小而为之,育人的时机就是问题发现的时候,教育要紧盯着细微处,教学中从一个字一个词入手,育人从小的细节小的习惯着手,盯住不放,常抓不懈。不必过于强调完整性,只要是发现问题就要盯住不放,不能因为学生小,或者时间有限,就忽视了细节。细节不保,整体不全。

    《教育,就是让每一个孩子出彩》(张飞斌)一文指出:要组织高度参与度的校园活动。学校的大型活动很难照顾到全部学生。学校要设计更加多样化的活动,并把每一项活动向班级、小组延伸,哪怕不能让所有学生全程参与,也要尽可能让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参与,同时力争实现每一个学生在校期间都有机会参与诸多活动。

    这一要求,其实指直教育面向全体的问题。我们常常以这样那样的原因,为了所谓活动的精彩,把很多学生排斥到活动之外,甚至为了所谓的比赛成绩,活动成了优秀学生的比拼。比如,某个主题的演讲比赛,基本上都是班内优秀的学生参加。如何给机会让更多的人绽放光彩,就是要设计程序上下功夫。比如演讲比赛,我们要把重心放在班级的演讲比赛方面。在班级充分训练组织的基础上,按一定的规律抽取学生参加,让参加学生成为班级的“代表”,成为群体智慧的结晶,这样的基础上可能比出来的结果不一定精彩,但这样的活动才深入人心。这一点与我在亦庄小学的活动观点一致,就是组织活动“小学校大班级”:学校组织活动要小,班级组织活动要多,那么管理的重心就要由原来的简单的比赛变成对班级组织活动的检查与了解,为班级提供技术与物质的支持。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观点摘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mxc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