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一,多伦多下了入冬后的第一场大雪。
虽然每年冬天都会下雪,但是第一场雪总是会让交通变得非常糟糕。
那天6点,我从公司下班,去坐地铁。地铁倒是影响不大,毕竟是在地下走。可下了地铁到了公车站,乖乖,好长的队伍。等了差不多半小时,到了第三辆公车才算坐上去,到家已经7点40了。
整个坐地铁和等公车的过程中,我都在看书。公车上我就听《得到》的专栏或者“每天听本书”栏目,因为太颠簸,看书对眼睛不好。
每次听到交通广播说地铁延误,或者看到公车站的长队,我原本总是怨气连天,怪这怪那,弄得自己心情特别差,而对于现状一点帮助都没有。
这次,我突然有了另外的一种体验——交通不顺利也挺好的,正好看书。
有这种体验来自两个原因。
1、既然每天早起为了看书,利用坐车等车的时候看书,不是两不耽误。
多伦多的地铁并不拥挤,很少会全程没有座位。即使拥挤,拿本电子书看看完全没有问题。
地铁本身发出的噪音把一定范围外的声音都隔绝了,看书不容易受到干扰。稍加沉浸进去,周围的声音就完全听不见了。管它什么信号问题、有人拉了紧急阀门、地铁故障……只要能把我送回家,慢点无所谓。
2.、我对任何事情都有绝对责任,包括交通延误。
对的,你没有看错:交通延误,我负责。
这话怎么理解?交通延误是外在事件,对于一个上下班的通勤者,除了等待和抱怨,还能做什么?只要听到地铁广播播报延误的消息,你就会看到很多人开始轻声地骂骂咧咧、不断摇头、长气短叹……
可是,这么做有什么用呢?会让地铁马上跑起来吗?肯定不行。不断抱怨反而会觉得时间变得更长。如果是上班路上发生延误的话,还会影响一天的心情,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容易和同事发生冲突。如果发生在下班路上的话,到家之后可能还会把负面情绪带给家人。
出现这些后果,责任就是个人的。
那怎么负责呢?我们应该从自己能做的事情入手(抱怨除外),调整心态,把交通延误这件事赋予一个新的功能,一个对自己有帮助的功能。我的办法就是,与其做毫无益处的抱怨,不如平静地、全神贯注地看书。
问题是解决不完的。无论我们多么努力地解决问题、躲避问题、或推卸问题,问题还是问题,它不会无缘无故的消失。即使成功地解决、躲避、推卸了当前的问题,我们不至于糊涂到认为一劳永逸了。
既然问题永远都存在,我们能做的只能是直面问题,用绝对责任的态度,积极对待。能力范围内能解决的,尽量解决;不能解决,找人帮忙;再不然,学会接受,化问题为机会。
问题在普通人眼里是问题,在创业者眼里可能就是机遇。所谓的创业,就是用自己独到的方法,解决大多数人的问题。个人价值等价于个人为社会创造的价值,解决问题可以创造巨大的社会价值。
绝对责任并不是自责。承认对万事负责,不是消极的避世,更没有必要责怪自己的不足、疏忽、怕得罪人。它只是让我们从自身出发,寻找自己能力范围内的手段,要么解决问题,要么接受问题。
绝对责任的对立面是绝对清白。遇到问题,首先想到推卸责任、寻找替罪羊、发誓以后再也不沾边,这才是消极的避世。这么做丢掉了朋友,丢掉了信任,丢掉了锻炼的机会,更是丢了上升成长的阶梯。
有句话说:当意识到99%的问题都是自己的问题时,修行才算正式开始;而修行,就是证明剩下的1%的问题也是自己的问题的过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