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自己上半年的考试刚好完成,在年度最繁忙的职场生活即将开时之际,我静下心来读了几本书《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数学之美》《自在独行》《我不》《岛上书店》,已是买回来沉睡很久的书,我下定决心一鼓作气读完了。
《我不》《岛上书店》这两本书都是我曾经最艰难的一段时间买来的,当时并没有去阅读,以今天这个时机去阅读,也自然是有今时的感触,当然读书并不能让我们的生活变得更美好(封面写上的话多半也是为了卖书的)。
故事有喜有悲,有真有假,写书人的角度自然有各自的写作风格,但是我们都是成年人了,我认为这种记叙文或小说文体所描述的都可以称之为故事,历史不也是一种故事吗?读故事自然是给我们以启迪,一遍过后,让我们去结合自己的人生去思考问题,去有所认知或积累,便也达到了我想要的目的,至少我不会去深读这类书籍。
大多数描写总是一些苦难的故事,也许是苦难的故事更容易引起读者的共鸣,又或者我们传递一种作者所认为的生活态度,现实会告诉我们过于理想化的书籍故事距离我们绝大多数普通人的生活还是有很大的距离,理想故事大抵是很多人都无法达到的,因为无法得到才更让我们共鸣。但生活难道不应该是征服磨难,期望美好,进而创造美好的一种过程吗?
这世道本也没什么感同身受,只有亲身经历过的事情你才会明白,才会感触颇多,如果没有这些经历,读几本书并不能改变什么。
现代人因为接触的世界丰富多彩,欲望攀升,自然是幸福感弱了很多,我怀念小时候那种钓钓鱼娱乐一下、每天早上能吃到可口的蒸蛋就觉得是幸福的美好时光,简单充盈,新时代让我们碎片化阅读,碎片化阅读带走了大量时间却一无所获,让我们接触的内容过于盈余,让我们变得浮躁,让我们的欲望无止境,幸福是一种自我感知,而幸福感又多数来自于比较。
《万万没想到-用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让我认识到了自己很多的思维误区,该做的不止是理工科思维理解世界,更应该是理工科思维规划未来,过于理想化和过于现实化的区别在于我们能否控制住多巴胺和荷尔蒙,或许寻求一种平衡是更好的选择。
《数学之美》让我们感知简单数学原理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本书真正的解答了数学甚至说物理化学力学这些知识有什么用?解答了我多年以来的困惑。
大道理都是浅显易懂,如牛顿的万有引力一般简单明了,这才是真正的大道理,不拗口、不复杂、谁都懂。
如果你无事可做,那么读书吧,故事书承载着那个时候你读书的心情,这种代入感让人获得更多的思考或者共鸣。散文诗歌类自然是值得懂的人去慢慢品味。当然要获得思维的深度升华必然是丰富的经历为基础再加上知识类书籍,那才能让我们获得成长。
有所读、有所不读、并分得清浅尝辄止和强力研读的书籍,那么这个过程也许会更加好玩~
我的目标依然不变:做一个学习能力强而且有灵性的人。
我的美好未来或许抵不上别人那种劈柴喂马般诗意,但我依然相信美好,并觉得应该在而立之年到来前去做好筹备。
时间带走一切,读书带走时间。
PS:
2019.5.8 第一稿
写东西需要的一种灵感,在一个周三的晚上跑完步,东拼西凑了这么多,来日必静下心来仔细打磨。
随便摘录几句,以后慢慢整理
他不相信有什么“命中唯一”,世界上有千千万万的人,没有谁那么特别。
一个人无法自成孤岛,要么至少,一个人无法自成最理想的孤岛。
《岛上书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