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在高中的某一次放学回家后,在MTV台播放的 You Belong with Me 音乐录像带上初识 Taylor Swift 的。
那也是我第一次真正意义上接触“乡村音乐”,Country Music。在那首歌中,欢快的旋律和编曲加上“抢别人女朋友”的拙劣故事并不是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最深刻的是Taylor在MV中摘下眼镜的惊艳镜头。那个镜头让我的心头为之一颤,用不恰当的话来形容,大约是“小鹿乱撞”? 在那之后,我开始了对这位歌手的搜索。当时正值2009,Taylor出道的第三年,发行了两张专辑(, ),便在当年的MVA上用这首歌拿下了 最佳女歌手录像带 奖项;同时也发生了侃爷抢麦事件,先按下不提。
Fearless
<Fearless>是Taylor在国内开始名声大噪的第一张专辑,此专拿下了09年Billboard和格莱美的最佳专辑奖(和最佳乡村专辑奖,村霉的外号大约是因此得来)。我在CD店里买的第一张Taylor的专辑也正是<Fearless>。直到2011年刚上大学,同学带来了一部Beats耳机(彼时Beats耳机的音质还不是耳机圈被吐槽的对象),我用 iPod Classic 中的 Fearless 为其试音,得到了同学的高度认可。从今天的角度回头看,实在是充满了幼稚和滑稽。这张专辑有许多首歌至今我依然非常喜欢,例如上述的 You Belong with me, Love Story, Fearless, Forever & Always, Fifteen 和较冷门的 You’re Not Sorry, The Best Day。以我非常缺失浅显的音乐知识去看待,整张专辑充满乡村气息,最多在部分歌曲里带点流行的曲风(The Best Day)。
Speak Now
<Speak Now>发布于2011年,是我上大学的第一年。以我非常浅显的音乐知识去看待,Taylor在此时已经一只脚踏入了流行音乐的范畴。在发布后不久我就在CD店买了下来,第一次获得了Taylor的海报。这里说点题外话:我的父亲在09年送给了我一台 iPod Classic 3代,也就是前面提到的试音那台。那些年智能手机还未发达,听歌还是会用MP3,但那时候身边人们大多用着的都是劣质华强北产品,容量大约在128M左右,从百度音乐上下载盗版歌曲放入MP3里,插上5元一条的天桥耳机在课堂上听个响。稍微懂得品味的孩子们会用索爱手机或CD机,在没有iPod之前我是羡慕得很。所以在有了iPod之后,我把家里常听的CD统统放到电脑里翻录成AAC,然后通过iTunes导入到iPod中(iTunes直到2018年都是个垃圾软件),抚慰了我不少失眠之夜。
在<Speak Now>之后,我把Taylor的前三张专辑都补全了,她也成为了我最常听的歌手之一。在这张专辑中,Enchanted 和 Back to December 是我最爱的两首歌,前者经常在校园中听见电台播放,后者是我用钢琴扒下的第一首Taylor的歌曲。这里尤其要说说 Enchanted。
Enchanted 非常长,达到了5分53秒,大约是Taylor录音室专辑最长的之一。这首歌从歌词、旋律、编曲都无懈可击,至今都是所有Taylor的歌曲里最喜欢的一首。我对我的朋友说,这首歌是“Taylor浪漫主义的巅峰”。从歌词说起:
“This night is sparkling, don’t you let it go
I’m wonderstruck, blushing all the way home”
wonderstruck一词,加上后面blushing all the way home画面感简直要涌出耳机。这首歌偏偏没有一个正式的音乐录像带,也许这更能让听众用耳朵去想象。
“Now I’m pacing back and forth,
wishing you were at my door
I’d open up and you would say”
B段开始,这一小段升了一个八度,同样在歌词上充满了画面感。接下来的歌词又回到了那句”It was enchanting to meet you”,不过这一遍是女主角想象由男主角口中说出。副歌重复了一遍,歌词也更改了一部分:”This night is flawless, …… , dancing around all alone”,这是流行音乐里的惯用手法。
“this is me praying that this was the very first page,
not where the story line ends
my thoughs will echo your name until I see you again”
希望这是我们故事的起始而不是结局,我脑海中会不断回想你的名字,直到我再次见到你。文笔拙劣,才思枯竭,无法还原这句歌词的美妙之处,用心去体会。这是这首歌的bridge,情绪达到了顶峰,接下来又回到了重复的副歌里。
“please don’t be in love with someone else
please don’t have somebody waiting on you”
这几句重复的歌词,在编曲上用了两个不同八度的和音,在制作上分开左右两个声道,不算新鲜,但是特别,在Taylor的歌曲里似乎是第一次。一般来说,对于一首流行歌曲,到这里就可以画上终止符,但是Taylor重新唱多了两遍副歌,用上面两句歌词结尾,戛然而止,让我忍不住单曲循环。在我心目中,这首是Taylor的流行曲风的巅峰,也是Taylor最用心的歌之一。
<Speak Now>中的 Innocent 是Taylor回应前面提到的侃爷抢麦事件所作的歌。侃爷在当年的VMA上抢夺了正在发表获奖感言的Taylor手上的麦克风,说”Beyonce的音乐MV是史上最棒的!”,留下了一脸错愕的Taylor,当年的Taylor只有不到20岁。不久后侃爷在各种媒体发布了对Taylor的道歉。Taylor写下了这首歌,原谅了侃爷,但这首歌还是引来了不少争议,此处不表。
Red
这张专辑让 Taylor Swift 正式踏入了流行音乐的圈子。虽说如此,我认为这张专辑依然带有显而易见的乡村元素。同名歌曲 Red 的编曲充满乡村的感觉,例如用上了传统乡村音乐会用的乐器(不知道名字),从第一秒就听出了乡村感,同样鼓点也是一股浓郁的乡村味。在这张专辑中,有两首歌大红大紫,分别是 We are Never Ever Getting Back Together 和 I Knew You were Trouble。国内的粉丝戏称这两首歌为“长长长”和“烦烦烦”,说明了一些问题:这张专辑的这两首歌也是我循环次数最少的两首,另外还有 22。在我的心目中,这是一张下限很低、上限很高的专辑,下限如前面所提,有了3首我听到想切的歌,上限则是 All to Well。
All to Well 是一首Taylor写给 杰克·吉伦哈尔 的歌,歌词满是忏悔,比 Back to December 更甚。我也循环这首歌多次,歌曲时长达到了5分29秒。在Taylor和共同创作者罗斯的口中,这首歌原本长度超过了十分钟,花了很长时间把时长缩短到了6分钟以内,说明Taylor对这首歌用情至深。这首歌是<Red>第一首完成的歌,本以为会奠定专辑悲伤的曲调,结果专辑完成后,用一首 State of Grace 开始,Begin Again 结束,反倒充满了阳光和希望。歌词几乎没有重复且过长,在此就不展开了。
初次之外,这张专辑的冷门歌曲都非常耐听,例如 I Almost Do, Everything Has Changed(强推), Begin Again 此类。
1989
时间来到2014年。这一年Taylor发行了<1989>,一张两只脚都踏进了流行音乐的圈子的专辑,整张专辑找不到一点乡村的痕迹,甚至带有一点电音的元素(为下一张专辑的曲风试探)。首发主打的 Shake It Off 就把我给吓着了,完全摆脱了过去Taylor的风格,已经泯泯于流行音乐圈。主打第二首 Blank Space 同样,在我的认知里,这就是流行音乐圈常有的“糖水歌”:一套和弦、一套编曲即能批量生产的歌。这也许跟更换了专辑制作人有关,基本上整张专辑都是与人共同创作,除了 This Love 为完全Taylor创作,这首歌倒是能找到过去的流行Taylor的一点风格。如果要用一个词来形容这张专辑,那我会用“凌乱”。
<1989>中好听的歌也偏向冷门,例如 Style, Out of the Woods, Wildest Dreams, I Know Places。其中 Style 是80年代舞曲风格,竟深得我心,曾单曲循环过一段时间。这张特别的专辑,在国际豪华版中多了三首歌:Wonderland, You Are In Love, New Romantics 以及三首语音备忘录,这三首歌使得专辑更加完整,也少了些凌乱之感。总的来说,这张专辑我也循环过多次,发行时正值我上一份非常辛苦的班,每天上下班的时候我就会掏出这张专辑来打打鸡血,偶尔会听回<Red>。
reputation
三年过后,Taylor发行了第六专。这张专辑用一位朋友的话说,就像是Taylor出村了之后,一脚踏入了夜店里。从专辑首发歌曲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可以听出,这是Taylor从未有过的风格,我第一次听甚至没有听出来是Taylor的歌。初次听时,我并不喜欢这首歌,因为过于重复的副歌,没有 Out of the Woods 那般用心,也没有 Shake It Off 那样洗脑,仅仅是单纯的四个八拍重复八次,给我的感觉像完成重复的目的。第二首是 …Ready for It?,这首歌是前三首里最合我胃口的,因为可以听出久违的乡村风格,出自副歌的那段旋律里。
当整张专辑出来后,我对首单的看法就改变了。曾经有段时间, Look What You Made Me Do 反而是我循环最多次的一首歌,用最坏的想法去思考,我大概是被这样的曲风把审美拉低到了流行电音的档次……当然,音乐不分高低(但音乐家有),我个人能接受许多不同风格的歌曲。这张专辑是难得的首首精品,每一首歌仔细去分析,都能体会出在歌词、旋律、编曲甚至合作人上的用心之处。
End Game 是Taylor第二次与黄老板合作(上一首是 Everything Has Changed),同时还有 Future,我并不认识这个人,在这首歌里倒是合作得毫无挑剔,包括我一直以来都不能接受的Auto-tune。说到Auto-tune,我本身非常拒绝这类曲风,以吴亦凡为代表的那类歌手我都不能接受。但是在 reputation 里,Taylor几乎一半的歌曲都用上了这个技术,却让我听着非常舒服。可能有“偶像光环”的因素在内,至少我身边不是所有的路人粉都能接受“电音化”的Taylor。Delicate 和 King of My Heart 把Auto-tune用到了极致,也是我循环最多次的几首歌。
这张专辑如同前几张,大篇幅的歌曲都是写给前任或现任的,逃不过被各种媒体的嘲讽。但这些经历也是Taylor的灵感来源,若是没有这些经历,我们也听不到Taylor源源不断的产出。专辑中还有写给撕逼姐妹的 This is Why We Can’t Have Nice Things,小黄歌 Dress 和 So It Goes,年近三旬的少女也越来越有了韵味。
与专辑风格最不搭的是 New Year’s Day,像是回到了 Speak Now 时期的温柔型歌曲。综上所述,这张专辑在我心目中是Taylor的另一个巅峰,代表她正式踏进了电音领域,取得了一些小小的成绩。只不过在专辑后的巡演,Taylor已经胖成了一个球……不再是几年前那个干瘪的身材顶着一头泡面了。
Taylor Swift 在媒体和歌迷心目中一直充满争议,与不同的明星吵过各种各样的架,有实锤也有站队喷,我对这些八卦毫无兴趣。歌手总是用作品说话,一直以来Taylor都在写着脍炙人口的作品,越来越强的唱功使她越来越配得上“歌手”之名。我的心目中没有偶像,只有喜欢的歌手和演员,我始终认为一个明星能被歌迷/影迷欣赏和喜欢的最重要的原因永远是作品,当没有作品,只有被包装出来的形象和人设,那么当形象崩塌之时,便是他离开人们视野之日。
谨以此拙文送给 Taylor Swift。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