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粥悦悦虐子:每一个低需求的孩子,都有一个虐待狂家长

粥悦悦虐子:每一个低需求的孩子,都有一个虐待狂家长

作者: 正点妈妈 | 来源:发表于2020-01-18 14:39 被阅读0次

1

最近知名育儿博主粥悦悦因6岁孩子未完成学习任务,惩罚六岁女儿,让她一个人留在家中至深夜,全家外出游玩,让孩子自己烧水泡粉丝。

看到这里,作为一个妈妈,我已经出离愤怒了。

还记得《权力的游戏》吗?无垢者军团就是这样被阿斯塔波的奴隶主驯服的。

无垢者们从被yg的那一天,要养一只小狗,然后等到一年期满,他们就会面临一个选择,杀掉小狗,或者被杀掉。当然只有杀掉小狗的人才能活下来,而杀掉小狗的人,就会成为合格的无垢者,这些人,他们所有的个性、情感和自我都消失殆尽,他们将会成为最好的砖头和杀人机器,供阿斯塔波的奴隶主驱使。

我真的很佩服这位育儿博主。作为妈妈,她不是一位妈妈,她当妈妈太屈才,她是一位伟大的阿斯塔波的奴隶主啊,能把自己的孩子们当“无垢者”,对他们从小进行yg,训练。

但我真的想提醒这位妈妈,无垢者最后被龙妈策反,把奴隶主们杀死了。

2

但是我知道,粥悦悦这种妈妈不是个例,作为一个育儿博主,她的粉丝大多都是父母。这种奇葩的行为,依然有众多拥趸,得到许多人的支持,可见有相当大的市场。

太多的父母喜欢压抑孩子的需求了,但是压抑孩子需求得到的,就是像这位奴隶主妈妈一样驯化孩子。只有三种结果:

1、控制型亲密关系。孩子是父母亲密关系的模仿者,你怎么对待亲密关系,你的孩子也会怎么学习亲密关系,她的三个孩子现在听话,不是因为认识到错误,而是认识到她的“心狠手辣”,那么必然形成一个观念,谁心狠手辣谁就可以在亲密关系中获取优势,这三个孩子要么会成为亲密关系中的暴君,虐待自己亲密关系中的对象,如前段时间的那个牟林翰,要么一如即往的成为受虐者,总之不是健康的关系。

2、贫瘠型情感依赖者。情感需求是孩子的刚需,安全感是底层需求,当这两项得不到满足,这个孩子很可能变成贫瘠型情感依赖者,未来任何一点甜头,都能让他们立刻摆脱原来的宿主,投奔新主的怀抱。(无垢者就是这样,龙妈一个口号就把他们收买了)这就是“饥民易与之安”,这就是在沙漠里的人太过口渴了,看见一片湖水就去了,哪管是不是海市蜃楼?为什么我们要富养孩子,尤其是在精神上富养,就是要避免这种降低孩子需求,压抑孩子表达的沙僧式平庸教育方式。

3、纵欲型即时满足者。这个妈妈应该很得意于自己的教育,把自己的孩子满足感延后了,但是必须看到,这种满足的延后,并不是孩子在其中体会到了延迟满足的快乐。而是在一种高压的环境下,强迫完成的,也就是说,他们的延迟满足,是建立在即时惩罚的基础上的。所以孩子得到的信号是什么?是”即时满足有收获,但是惩罚痛苦更大”。

那么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我们该怎样培养孩子的需求和表达呢?

我在之前的公号文章《你的孩子可以成为“猪八戒”》里详细介绍过“悟空育儿”模式,在任何一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需要满足更高的需求,需要给他更多的表达空间,展现他的表达欲,就需要父母更多的投入,但是家长们,往往是拼命地降低孩子的需求,压抑孩子的表达。

3

前不久,新闻报道一位老人20年没有小儿子王永强的信息了,弥留之际非常想见儿子一面。

王永强先后考上了中科院物理博士、北大物理博士后,1999年出国之后,就与家人断了联系。

一断就是20年。

这件事情被报道出来后,有网友发现在美国,一位名叫Wang Yongqiang的人,很可能是这位北大失联博士后。

如果这是王永强,让人不禁疑问,父母含辛茹苦培养这么多年,怎么就与家人断了联系,如今也不回来看一眼病危的母亲呢?

然而,网友们却很理智,认为清官难断家务事,别人的家事,不宜评论。

当人们疑惑着王永强为何这么做的时候,有知情人士说出了这件事背后的隐情。

王永强出生在常州农村,家境贫寒,父母培养了他18年,之后便经常要求他辍学,这给他的心理造成了极大的打击和负担。

自从他上大学之后,无论是助学补助金还是硕士期间的工资,家人都会和他索要。并不断要求他给家人和亲戚安排工作,帮不了忙,就到学校找他闹,导致他在同学面前抬不起头。

婚后,他准备带着妻子去日本,父母和因小儿麻痹致残的哥哥非要和他一起去。几经劝说无效后,他带着妻子逃到日本,把父母和哥哥留在了常州。

到日本后,父母仍隔三差五的要钱。

多年来,家里缺钱的窟窿一直填不满,加上七大姑八大姨的亲情勒索,他不堪其扰,和妻子离了婚,自己逃到了美国。

如果真有如此隐情,我们也能理解王永强失联,实属无奈之举。

王永强虽然多次表示过自己的想法,但父母仍旧和他要钱,要他为自己的原生家庭,乃至家族人员负责,却忽视他的需求,听不进他的表达。

最后,他没办法,与妻子离婚,独自逃离,选择这种极端的方式,斩断了自己与家庭、父母的联系。

这样的结果令人唏嘘,但这样的家庭却仍旧存在。

有些父母从小到大不重视孩子的需求,常常以“你还是个孩子”来否定他们的想法;看不见孩子的情绪,试图通过命令和说教,让孩子停止发脾气。

长此以往,孩子没有机会学习如何表达自己,不知道真正想要什么,和自己的内在失去了连接,亲子关系疏离。

4

在生活中,一些父母时常会以家长的权威身份,忽视孩子的需求,讲道理,发命令,且不自知。

1、否定孩子需求

当孩子小的时候

妈妈:要什么玩具?

孩子:要遥控器车。

妈妈:遥控器车容易坏,换一个。

孩子上学后

妈妈:想报什么兴趣班?

孩子:街舞

妈妈:以后又不去跳街舞,学个毛笔字吧,考试字写得好能加分。

大学报志愿

孩子:我想报工业设计,挺喜欢设计的工作。

妈妈:设计有什么好,你报医生,这个职业好,工作稳定,地位也高。

我只是举了一些生活中处处可见的例子。

父母问一下孩子的想法,如果孩子的回答与父母的想法不一致,父母还会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

有时问都不问,直接做决定。理由则是孩子小,不懂事。

2、说教、命令孩子

《爸爸去哪儿》第六季(改名为《一起出发吧》)中,演员杨烁与儿子杨雨晨一起参加节目。

最新几期下来,杨烁为自己树立了严父的形象。

孩子正常走路,他认为走路不成样子,让孩子跑回到刚才出发的地方,重新走下来。

然而,那个时候他们在高原上,即便是大人,身体也不太会舒服,更何况一个小孩子。加上自己的爸爸这样严厉,心情又受影响。

因此,孩子全程没有笑容,反而有点胆怯,很少与杨烁主动交流。

网友们看了,纷纷心疼孩子,并担心有这样的父亲,会影响到孩子的自信心建立。

对孩子发号施令,说教,看似很有效率,孩子按照父母的期望去做。

但这样的做法,有效率却没效能。

5

童年是孩子性格的形成期,在与父母的共同生活中,建立了对世界的认知,学习与他人互动的方法。

有一位老师曾问过他的学生,每天你们的父母说的最多的话是什么呢?

孩子们答案是“快点儿,快点儿”、“早点睡”、“写作业去”。

回顾一下,我们在生活中每天和孩子说的最多的是什么?

虽然很多父母没有如杨烁般,对孩子严格要求,但父母时常命令、催促孩子。不在乎孩子不做、不行动背后的需求,一味追求我们眼中的效率,将让父母与孩子陷入到这样的模式中,反而失去了孩子发展自我管理能力的机会。

除此之外,有些父母会忽视孩子的情绪需求,导致孩子错失情绪管理能力的发展机会。

如我们所知,每个人都会有情绪,但是,当孩子有情绪的时候,父母则希望它立即消失。命令孩子:不要哭、不要闹、不要生气。或者面对孩子的情绪,直接说教,大讲道理,掰扯对错,全程并不在乎孩子的情绪。

而从小表达受限、不知道自己要什么的孩子,长大后习惯压抑自己的需求和情感。

有时不会表达,外在表现则是不太会说话,因为不了解自己的内心,也难以感应到对方的情绪反应;也可能做出极端行为,如北大博士后那样,选择逃避。

有时不敢表达,讨好别人。比如老好人,即便内心并不愿意那样做,但不好意思拒绝别人,只能委屈自己,成全别人。

有时不想表达,因为从小不被允许表达情绪,孩子没有机会认知、感受、理解和掌控情绪。并认为“我有情绪是不好的,可耻的”,因而会隐藏情绪。导致智商虽在增长,情商却堪忧。

并且,孩子小的时候,父母忽视孩子的需求,总想讲道理让孩子听话,将导致孩子与父母之间失去联结。

随着孩子年龄的增长,他们逐渐不愿与父母多交谈。青春期的孩子就是如此,但那并不代表处于青春期的孩子都不与父母沟通。

孩子是否愿意和家长沟通的关键取决于亲子关系是否亲密。现在一些孩子抑郁、离家出走、自杀的事件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孩子不愿意与父母讲话,父母不知道孩子在做什么,遭遇了什么,经历了什么。即便最后出了事,可能都不知道原因。

6

那我们不禁要问了,父母应该怎样教育孩子呢?

武志红老师在他的心理学课上经常会说到一句话:生命的意义是成为你自己。

父母是孩子的镜子,孩子从父母那里学习如何看到和接纳自己。父母的责任则是帮助和引导孩子成为他自己,这就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如何做到?这需要我们去耐心倾听孩子的表达,尊重孩子的需求,自然建立与孩子的联结。

中国台湾教育学家李崇建老师,曾说过自己与小侄子的一件事。

有一次,去海边玩,小侄子拿过来一个小石头给李老师看,由此,他们展开了一段对话。

李老师先是拿着那块石头,认真、专注的看了20秒。

小侄子站在对面,用期待的眼神看着李老师,有什么反应。

李老师:“你在哪里捡的?”

小侄子:“我在那边房子的门口捡的。”

李老师:“你怎么看到了它呢?”

小侄子:“因为那有一只蜥蜴。”

李老师:“那你怕不怕?”

小侄子:“蜥蜴走掉了,我才捡起了它。”

看起来,这是一段再平常不过的对话了。

然而,有时这段对话常常会变成应付——“哦,你真棒!”或者“去玩吧!”

两段不同的对话有什么不同呢?

前者,让小孩子在大人的反应中认识了自己——我是被尊重、被关注的。他看到并联结了自己的内在。成人积极参与对话的过程,引导了孩子积极的看待他自己和他所做的事情,被看见的需求得到了满足,也由此体会到了爱。

后者,不仅失去了成人与孩子的联结,也让孩子失去了看到自己的机会。

正是父母的一言一行,塑造着孩子的自我。他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父母的养育更重要。正常健康的养育模式,应该是尊重接纳孩子的需求,积极倾听孩子的表达,让孩子向着“悟空”培养,有些人培养出了高表达能力,成为“交际型”人才(八戒),有些人成为高需求的“领袖型”(唐僧)。这才是给孩子最好的教育。

我的微信公众号——美麻进化论,给你提供最纯粹、最科学、最全面的育儿知识干货集锦:

关注微信公众号后在公号后台回复:

回复「胎教」,获取全套孕期胎教指南及音频;

回复「辅食」,几百种宝宝辅食菜谱任你挑选;

回复「早教」,各种早教课程亲情奉送;

回复「育儿」,获取多位资深育儿专家的育儿指导经验;

回复「幼儿图书」,获取各种童话、故事书、睡前故事及儿童绘本在线资源;

回复「创意」,获取全套激发幼儿创意课程资源;

回复「音乐」,获取上百首宝宝爱听的童谣和歌曲;

回复「绘画」,获取培养孩子绘画才能的教案、绘画书籍及视频课程;

回复「幼儿英语」,获取儿童英语启蒙课程及音频;

更多育儿知识持续更新中!

相关文章

  • 粥悦悦虐子:每一个低需求的孩子,都有一个虐待狂家长

    1 最近知名育儿博主粥悦悦因6岁孩子未完成学习任务,惩罚六岁女儿,让她一个人留在家中至深夜,全家外出游玩,让孩子自...

  • 悦美家长课程第一次沙龙后感

    在悦美家长课程结束60天之际,我们迎来了悦美家长课程的第一次沙龙,我们希望对悦美家长课程进行一次回顾,看看大家都有...

  • 关于减肥减脂的那些事(饮食)

    文/子悦 图/减脂营学员 每一个来减脂营的学员,都有自己的故事。有想给孩子做榜样,通过减脂把自己变为一个漂亮妈妈的...

  • 伍悦滋的学期总结与学习规划

    悦悦家长您好,我是芒果老师,这里对悦悦的学习情况进行了一个总结与分析。并根据当前的学习情况对悦悦后面的学习进行简单...

  • 听粥悦悦直播

    记得2018年的某一天,我打开手机看朋友圈,看到了一篇育儿漫画,文字配图片,画的形象极了,写的文字也写出了很多妈妈...

  • 在川

    若川之上 济济路人,子悦在川,子悦在心。 若川之上 汲汲路人,子悦在水,子悦在歌。 若川之水 天光涟涟,若川之水,...

  • 【漫画】妈妈辅导作业的全过程(惊心动魄)

    但是这痛苦的必修课 家长不精分也会憋出内伤来, 就连知名的漫画师粥悦悦都接连咆哮并感慨, 对此,蛋壳君表示深深有感...

  • 566 接受和接纳~我飞跃啦

    家长不接受(孩子仇亲自伤自杀) 家长接受(孩子没有动力做事) 家长接纳(孩子亲近靠拢) 家长悦纳(孩子活力无限) ...

  • 粥悦悦的做法是在残害儿童?

    最近,知名亲子话题博主粥悦悦,因为一篇教育孩子的文章,引发了大量争议。 起因是她因为6岁的孩子没完成学习任务,一家...

  • 虐,却悦。

    生活就是这样。总是在你措不及防的时候。送给你一些惊喜。或者是惊吓。谁知道呢。 人生的意义是什么?或许人生本就没有意...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粥悦悦虐子:每一个低需求的孩子,都有一个虐待狂家长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vkz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