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懦夫到英雄

作者: 娟子的书房 | 来源:发表于2017-01-04 15:10 被阅读0次

    终于在三月将尽的时候读完了《斯通纳》,336页的内容,陪伴了我许多个春风沉醉的晚上。“一种柔软感缠在他身上,一种倦怠感爬上他的四肢。一种他自己的身份感忽然猛然袭来,他感觉到了这个东西的力量。他就是自己,他知道自己曾经是什么样的人。”合上书页,那冷静克制的诗般的叙述语言,仍若湖面涟漪,在心里荡漾不止。

    书中的主人公斯通纳是农家孩子,在懵懵懂懂地完成中学的学业后,因父亲听取了县里工作人员的建议,才得以进入农业学院学习农业知识,父亲原希望他完成学业后回来帮忙经营农场,孰料,他的灵魂和自我意识,却意外地在一堂英国文学课上苏醒。“目睹这些,你的爱会更加坚定,因为他转瞬便要辞你溘然长往。”这句来自莎士比亚的十四行诗,像雨滴一样落进他干涸的心灵里,春意顿生。他终于知道在农场和植物之外,在土地和生活之外,还有精神,还有心灵,还有更加激动人心的东西。没有任何犹豫,他中断了自己农学院的课程,开始选修哲学和文学。并在本科结束后,继续攻读文学硕士和博士,争取留校教书。这种决断和魄力,在斯纳通后面的人生中,甚少出现。

    梦想成真后的斯通纳,开始兢兢业业地教书,尽管他一开始并不知晓教师的标准何在,也只是生硬地照本宣科,并常常被自己的沮丧感打倒。所幸,若干年后的某一天,他终于明白教师应该是一个怎么样的人,这种标准与教师本人的粗鄙或愚笨没有关系,只与他的授课和讲义有关,教师的书就代表着真,代表着艺术的尊严。斯通纳从心里热爱着他的职业,他从自己的工作中收获着解脱、满足和成就感,他也因此知道了自己是谁,应该成为怎样的人。

    在一场校方组织的活动中,他被一位年轻女子的美貌倾倒,因而展开追求。那女子是银行家的女儿伊迪丝,后来成为了他的妻子。当恋爱带来的朦胧感和虚幻的激情退却后,婚姻粗陋生硬的质地出现。他们之间没有互动和流通的情感,阻碍了他们肉体上的交融。亦或者说,他们缺乏肌肤相亲的生活,身体之间的陌生和僵硬,成为阻隔夫妻之间能量流动的壁垒。一开始是伊迪丝的冷淡和抗拒,到后来,斯通纳的热情和兴致也被逐渐消磨殆尽。一如书中所言,“不出一个月,斯通纳就知道自己的婚姻失败了,不到一年,他已经不抱改善的希望。”

    但他们又没有彻底撕毁自己的婚姻,反倒就这么别别扭扭地僵持着,并仅仅因为希望要一个孩子,而像动物交配般地生育了一个女儿。关于斯通纳的婚姻,书中所占篇幅甚巨,甚至是自始至终。也就是从这个看来颇为病态的婚姻里,轻易地就让读者感受到了斯通纳身上具备的失败者的特质。他对自己的婚姻不满意,却没有离婚的勇气。在家里,他处处受到伊迪丝的攻击和逼迫,从独有的书房被侵占,到最后被赶至起居室的一角,他均没有爆发或者为自己申诉。他与女儿感情深厚,默契有爱,而伊迪丝却以各种借口把女儿从他身边拉走,他亦没有反抗或者争夺。在他的家里,或者说,在他们的婚姻里,他就像一个逆来顺受的被动消极的懦夫,又像一块冷漠坚硬的石头,一任狂风暴雨与拳头落下。

    如前文所言,他热爱教学事业,带着不知疲倦的勤奋和倔强,他不停地备课、研究,发表学术作品,技艺精进,广受学生欢迎。他愿意在教学的准备和探讨上花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却不愿意为了迎合系主任的暗示而通过一个品行和学业均不合格的学生,也因而,在其后几十年的教学生涯中,他不断地被刁难、压迫,使他受尽不公与委屈,教了四十年的书,仍然无法成为助理教授。但他从不妥协或者抱怨,尽管他是带研究生的水平,却分配给他教大学一年级的学生,他都一如故我,全副身心在热爱的教学中。这是他的动人和难得之处,是他一生中最发光的部分。

    他也曾有过一段深刻的感情,那是在婚姻极枯燥时,他与自己的一名年轻女学生凯瑟琳之间擦出火花。他们有共同的精神追求,他们一起谈诗歌,谈理想,谈追求。斯通纳那一直干涸和压抑的生命之树的枝叶,在凯瑟琳那里得到了舒展和灌溉,也就是在那个时期,他感受到了自己蓬勃的生命之力。他们做爱,度假,一起阅读,做学术的探讨,斯纳通一直封闭的漠然的心,终于打开,阳光遍布,春光缭绕。那是生命的极美和极深刻处,若风暴中心,宁静辽阔,天地无边。他也终于得出结论:爱情不是一种绝对的存在状态,它是一个瞬间接一个瞬间,被意志、才智和心灵发现、修改的状态。无奈这有违人伦的情感,最后在系主任的威逼下解散,最终凯瑟琳的离开,保全了斯通纳的生活不致毁灭。但自此后,他的灵魂却永坠黑暗,身体加速衰老。虽然后来,他更疯狂,更努力地投入自己的教学活动中,但身体里最有生机的部分已失去。

    初读完书的几日,对于斯通纳的很多行为,我都一直抱持着质疑或者偏见。他明明是可以改变生活改写命运的,而他为何不做?当发现婚姻失败的时候,他便可以放弃,重新选择。当女儿被伊迪丝强行掳去施加不合时宜的管教时,他都可以站起来保护女儿。当系主任暗示说,那个学生可以通过的时候,他又何必死抱着原则与他僵持?凡此种种的不做为,或者说,不争取,才导致他给读者留下了失败者的印象。但后来,当我认真细思起种种,由假若斯通纳做出以上行动推想起,他的人生亦将是在逢迎周旋中迎来的一场场热闹、晋升、成功,做系主任、成为院长,甚至更高,然后为了保全这些繁荣,他便要一次次地违背自己,曲意逢迎。但热闹背后呢,只不过是一次比一次更甚的空虚和怀疑。而斯通纳对自己很了解,他并不热衷名利,他所热爱的不过是教书这件事情本身。若从这一层面上来讲,斯通纳又是幸运的,他知道自己是谁,知道自己要成为什么,并不屈从权势去扭曲自己的性格,而选择为之勇敢坚守,这更像英雄的行为。

    书的中文译者杨向荣老师,在谈到这本书时曾说:这本书可以是一本成人励志书,它告诉我们怎么对待自己的职业、婚姻,怎么对待略有精神病倾向的任性的妻子,怎样对待疾病,怎样对待终身的失败,甚至怎样对待逐渐来临的人生的终结。我想,这也许就是这本书在60年后的今天忽然风靡的主要原因吧。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从懦夫到英雄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gwov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