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讨厌的勇气,岸见一郎,日本版2013,中文版2015
https://s3-us-west-2.amazonaws.com/jychstar/books/%E8%A2%AB%E8%AE%A8%E5%8E%8C%E7%9A%84%E5%8B%87%E6%B0%94.pdf
1 我们的不幸是谁的错
阿德勒心理学考虑的不是过去的原因,而是现在的目的。
如果我们一直依赖原因论,就会永远止步不前。
阿德勒心理学明确否定心理创伤。
过去决定不了未来。 决定我们自身的不是过去的经历,而是我们自己赋予经历的意义。
重大灾难或者虐待对人格的影响很大,但是经历本身不会决定什么,关键是给过去的经历赋予什么样的意义,自己要选择如何生活。
所谓愤怒其实是可放可收的一种手段而已。即可以在接电话时瞬间收起,也可以在挂断电话之后再次释放。这位母亲只不过是为了用高声震慑住女儿,进而使其听自己的话才采用愤怒这种感情。
不受感情支配,也不受过去支配。
如果你成了原因论的信徒,那就会在过去的束缚之下永远无法获得幸福。
重要的不是被给予了什么,而是如何去利用被给予的东西。
是你自己主动选择了自己的生活方式/世界观。大概在10岁左右。你可以自己重新进行选择。
人无论何时何种处境都可以改变。你之所以无法改变,是因为自己下了『不改变』的决心。
即使人们有各种不满,但还是认为保持现状更加轻松,更能安心。
要想改变生活方式需要很大的勇气。阿德勒心理学是勇气心理学。你之所以不幸并不是因为过去或者环境,不是因为能力不足,是缺乏『获得幸福的勇气』
首先要有『摒弃现在的生活方式』的决心。人们常为自己不做改变找借口,保留一种『如果做的话我也可以』的可能性,即不愿出去被人评价,不愿去面对因能力不足而失败的现实,他只想活在『只要。。。我就可以』的可能性中。所谓改变生活方式,就是去跟高手过招,拆除借口。
阿德勒目的论:无论之前的人生发生过什么,都对今后的人生如何度过没有影响。其实就是马尔可夫链的无记忆性。你的人生只决定于此时此刻。
一切烦恼都来自人际关系
脸红恐惧症治不好的原因是,她最想逃避的事情是被自己喜欢的男孩拒绝,是失恋可能带来的打击和自我否定。
鼓励: 首先接受『现在的自己』,不管结果如何,首先让其树立其向前迈进的勇气。
讨厌自己的目的是为了『避免在与他人的关系中受伤』,害怕自己被人拒绝和否定。
承认就是很了不起的态度。请不要忘记:在人际关系中根本不可能不受伤。只要涉入人际关系就会或大或小地受伤,也会伤害别人。阿德勒:要想消除烦恼,只有一个人在宇宙中生存。
自卑感可以成为促进努力和进步的契机,但自卑情结是把自己的自卑感当作借口而止步不前。
长期自卑的人反而会自负,产生一种优越情节:表现得自己好像很优秀,继而沉浸在一种虚假的优越感之中,比如宣扬自己是权力者,沉迷于过去的荣光。借助权势的力量来抬高自己的人终究是活在他人的价值观和人生之中。
阿德勒:如果有人骄傲自大,那一定是因为他有自卑感。
夸耀不幸:想借助不幸来显示自己特别,想要用不幸这一点来压住别人。如果甩出一句『你怎么能够理解矮子的烦恼呢!』以自己的不幸为武器来支配对方。
不与任何人竞争,只要自己不断前进即可。健全的自卑感不是来自于与别人的比较,而是来自与理想的自己的比较。
如果在人际关系中存在竞争,那人就不可能摆脱人际关系带来的烦恼,也就不可能摆脱不幸。如果意识到竞争或胜负,那么势必就会产生自卑感。不知不觉就会把他人乃至整个世界都看作敌人,会认为人人都是随时会愚弄、嘲讽、攻击甚至陷害自己、绝不可以掉以轻心的敌人。
无法真心祝福过得幸福的他人,那就是因为站在竞争的角度来考虑人际关系,把他人的幸福看作『我的失败』。
如果能够体会到『人人都是我的伙伴』,那么对世界的看法也会截然不同。
如果遭人当面辱骂或言行激怒时,要考虑对方隐藏的目的:对方在挑起权力之争,想要通过获胜来证明自己的力量。即便你压制了对方,他也会在下一阶段寻求报复。
无论认为自己多么正确,也不要以此为理由去责难对方,让对方屈服,让对方难堪。承认错误、赔礼道歉、退出权力之争呢个,这些都不是失败。我们只有摘除竞争或胜负之争才能够改变完善自己。
阿德勒心理学的行为、心理目标:
- 自立:我有能力
- 与社会和谐共处:人人都是我的小伙伴
一个个体想作为社会性的生存,就不得不面对人际关系,这就是人生课题。
- 工作课题:门槛最低,因为有着成果这一简单的共通目标
- 交友课题:没有工作关系那样的强制力,是否能发展朋友?
- 爱的课题:最难。恋爱关系和与家人的关系。当人能够感觉到『与这个人在一起可以无拘无束』的时候,才能够体会到爱。既没有自卑感也不必炫耀优越性,能够保持一种平静而自然的状态。于一个不信任自己的人处在同一个空间里,那就根本不可能保持一种自然状态。
你先有『要讨厌A』这个目的,之后才找出了符合这个目的的缺点。对方其实没有任何改变,只是自己的目的变了而已。
人生谎言: 企图设立种种借口来回避人生课题的情况。
我们是自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责任之所在就非常明确了。
3 让干涉你生活的人见鬼去
货币是被铸造的自由。
阿德勒心理学否定寻求他人的认可。你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也不是为了满足别人的期待而活着。我们没必要去满足别人的期待。
倘若自己都不为自己活出自己的人生,那还有谁会为自己而活呢? 如果一味寻求别人的认可、在意别人的评价,那最终会活在别人的人生中。
课题分离。不干涉他人的课题。仅此而已。基本上,一切人际关系矛盾都起因于对别人的课题或者自己的课题被别人妄加干涉。
别人究竟是谁的课题的方法很简单,选择的后果最终由谁承担?
就学习而言,告诉孩子这是他自己的课题,在他想学习的时候父母要随时真笨给予帮助,但绝不对孩子的课题妄加干涉。还孩子没有向你求助的时候不可以指手画脚。可以把马带到水边,但不能强迫其喝水。倘若无视本人的意愿而强迫其改变,那结果只会是日后更加强烈的反作用。
辅导顾问不改变被辅导着的人生吗?能够改变自己的只有自己。
传说:解开这个绳结的人就会成为亚细亚之王。
亚历山大:命运不是靠传说决定,而要考自己的剑开拓出来。
课题分离不是人际关系的最终目标,而是入口。
仅仅是受回报思想的束缚。无论对方做什么,决定自己应该如何做的都应该是自己。
反复干涉的结果会是孩子什么也学不到,最终还会失去面对人生课题的勇气。
自由就是被人讨厌。这是你行使自由以及活得自由的证据,也是你按照自我方针生活的表现。八面玲珑地讨好所有人的生活方式是一种极其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人际关系中,自由的代价就是被人讨厌。
人际关系之卡总是掌握在自己手中。是否决定修复关系,决定权在我。
4 要有被讨厌的勇气
individual psychology 指的是不可分割。阿德勒反对把精神和身体、理性和感情,意识和无意识等分开考虑的二元论价值观。整体论:把人看作不可分割的存在。
人际关系的终点,是共同体感觉。 这是幸福的人际关系的最重要的指标。
self interest -> social interest
无论你我,都不是世界的中心,必须用自己的脚主动迈出一步去面对人际关系课题。不是考虑『这个人会给我什么』,而是要必须思考一下『我能给这个人什么』。这就是对共同体的参与和融入。只有付出了才能够找到自己的位置。 归属感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要靠自己的手去获得。
当我们在人际关系中遇到困难或者看不到出口的时候,首先应该考虑的是倾听更大共同体的声音这一原则,而不是更小共同体。比如老师是学校这个小的共同体的权力主导者,但是按照社会这个共同体来考虑,你和老是都是平等的人。如果被提出不合理的要求,那就可以正面拒绝。如果一种关系因为你的反对就能崩塌,那么这种关系一开始就没有必要缔结,自己主动舍弃也无所谓。活在害怕关系破裂的恐惧之中,那是为他人而活的一种不自由的生活方式。
阿德勒心理学的立场:不可以批评,也不可以表扬。
表扬这种行为含有『有能力着对没能力者所做的评价』,无意之中营造了一种上下级关系。表扬他人的目的就在于『操纵比自己能力低的对方』,既无感谢,也无尊敬。阿德勒心理学反对一切纵向关系,提倡把所有人际关系都看作横向关系。把横向关系的援助称为鼓励。
人越得到被表扬就越会形成自己没能力的信念。
具体如何鼓励?考虑一下平等伙伴提供帮助后会说些什么? 感谢,尊敬,喜悦等。 最重要的是不评价他人。
人怎样获得勇气? 人只有可以体会到我对共同体有用的时候才能感觉到自己的价值,感觉自己有价值时才可以获得勇气。
不是被别人评价说很好,而是主观上就能够认为我能够对他人做出贡献。
两种标准:
- 行为标准,用他人做了什么去判断
- 存在标准,对其存在本身表示喜悦和感谢。不要按照理想形象去扣分,而是从零起点出发。
必须得有人开始。即使其他人不合作,那也跟你没关系。你先开始,不必考虑他人是否合作。
无论在哪里,都可以有平等的关系
如果是公司,职责差异自然存在,但重要的是意识上的平等以及坚持自己应有的主张。
例如,假设你按照上司的指示做,结果工作以失败告终,这是谁的责任?
你认为没有责任,那是人生谎言。你有拒绝和提出更好方法的余地。你为了逃避其中的人际关系矛盾,为了逃避责任,认为没有拒绝的余地,被动地属于纵向关系。
5 认真的人生 活在当下
停止对我的执着,换成对他人的关心。self interest -> social interest
不是自我肯定,是自我接纳。
自我肯定是一种wishful thinking, 明明做不到但试试暗示自己我能行,一种容易导致优越情结的宪法,是对自己撒谎的生活方式。
气我接纳是,假如做不到就诚实地接受这个做不到的自己,然后尽量朝着能够做到的方向去努力,不对自己撒谎。
要分清『能够改变的』和『不能改变的』。
美国神学家尼布尔1934年写下了一篇堪称20世纪最著名的祷告文:
上帝,请赐予我平静,
去接受我无法改变的。
给予我勇气,
去改变我能改变的,
赐我智慧,
分辨这两者的区别。
过好我的每一天,
享受你所赐每一刻,
把困苦当成通往平安的道路,
像主耶稣那样,接受这罪恶的世界,
按其现实本相,而非如我所愿
相信他会使一切变得美好,
只要我顺服他的旨意;
我可以在此生有合宜的欢乐,
并在永生里,与他永享至福。
信用是有附加条件的。信赖是不附加任何条件的。
如果你一味地担心被背叛,那就只关注因此受到的伤痛。如果你不敢去信赖别人,那最终就会与任何人都建立不了深厚的关系。
背叛是他人的课题,不是自己所能左右的事情。如果想要逃避痛苦或悲伤而不敢付诸行动,那么与任何人都无法建立起深厚的关系。
工作是体会到自我价值,获得『可以在这里』的归属感。
人际关系当然会有不愉快的事情。但任何情况下都只是攻击我的『那个人』有问题,而不是『大家』的错。常常说这种一般化词语的人,缺乏人生和谐的生活方式,只凭事物的一部分就来判断整体的生活方式,将焦点聚集到微不足道的一个方面并企图以此来评价整个世界。
工作狂是人生谎言,以工作为借口来逃避其他责任,是一种不敢正视人生课题的生活方式。
对人而言,最大的不幸就是不喜欢自己。
幸福即贡献感,需要感受到自己对他人有用。
甘于平凡的勇气。
人生的大半时光都在『路上』,要把人生理解成连续的刹那。我们只能活在此时此刻。
如果人生是一条线,那么人生规划就有可能。但人生只是点的连续,计划的人生不是有没有必要,而是根本不可能。
把过程本身也看作结果。
把模糊而微弱的光打向人生整体,所以才感觉能看得到过去和未来。但是,如果把强烈的聚光灯对准此时此刻,那就既看不到过去也看不到未来。我们应该更加认真地过好此时此刻。
佛罗伊德原因论把人生理解为因果律的长故事,过去决定了现在和将来。我的人生就是这样,所以我只能照此生活。错不在我,在于过去和环境。这是人生的谎言。
把人生理解成连续的刹那,那就不再需要故事。将来的人生完全是一张白纸。
人生的每一刻总是处于完结状态。人生最大的谎言就是不活在此时此刻。起决定作用的既不是昨天,也不是明天,而是此时此刻。
并不存在普遍性的人生意义。如果遭遇了不幸,追问为什么会发生,而不是立即采取一些行动,又有什么意义呢?
能够给你的人生赋予意义的,只有你自己。只要没有迷失他者贡献的引导之星,你就不会迷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