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229年,吴王孙权也称帝了,这是继220年魏王曹丕称帝,221年汉中王刘备称帝后的的第三个独立称帝的势力了,三国也因此才算真正拉开了大幕。
就在孙权称帝的时侯,做为交好国,蜀国自然也要前来道贺。
于是,就在道贺的时候,两国为了表示友好,歃血为盟,决定平分天下,这两国除了自己各自的地盘不再互相侵扰外,提前把瓜分曹魏的计划做好了。
在武昌,陈震代表蜀国与吴国签订了“参分天下”的协议:“权乃参分天下,以豫、青、徐、幽属吴,兖、冀、并、凉属蜀。其司州之土以函谷关为界。”
在地图上来看,就是这个样子。
也就是说,对于魏国所占据的北方9个州,吴国和蜀国各平分得4州,对于首都所在的司州,两国以函谷关为界,各得一半。
在许多三国地图上常见到的“雍州”,因为是后设立的,不在此范围内,属于凉州的一部分。划给了蜀国。在分割司州时,最东边的洛阳必属东吴,而蜀汉向来以“兴复汉室,还于旧都”为理想,所以长安必须要给蜀才公平。而函谷关历来是关内、关外的重要分界 点,所以,吴蜀才以函谷关为界,两大都城洛阳、长安双方各得一个,但在司州划分上,显然蜀国更占便宜。
同时,为了表示诚意,两国还把遥领的刺史也都撤了。比如蜀国把李恢遥领的交州刺史撤掉了,吴国把刘循遥领的益州刺史撤掉了。
刘禅还将自己的两个弟弟鲁王刘永和梁王刘理改封为甘陵王和安平王,原因是根据平分天下的协议,刘永和刘理原来的封地鲁、梁被划入了吴国,为表友好,所以改封他处。实际上,不论是鲁、梁还是甘陵、安平都由魏国掌控,这一行为同样是“遥领和虚封”。
自此,两国这才继孙权在荆州攻灭关羽之后,再次真正结为同盟关系。吴蜀两个相对弱小的国家,互成犄角之势,使魏国时刻处于两面受敌的不利境地,其统一天下的进程被大大延缓。吴蜀两国才开始了长达几十年的超长“蜜月期”。
这次平分天下以后,两国还多次搞联合行动。比如234年,诸葛亮出兵10万,在五丈原与司马懿对战,而孙权则让孙韶进兵广陵、淮阳,而他则自领大军兵围合肥。只是时运不济,诸葛亮后来过劳死了,东吴也因为瘟疫而退兵。
孙登即位后,吴国权臣诸葛恪起兵20万大举伐魏,同时邀请姜维一起出兵。姜维当即答应,率兵数万出汉中,从西路进攻曹魏。然而,时运还是没在吴蜀这边,只是,最终诸葛恪在合肥大败,而姜维也因粮草不济而退兵。
到了公元263年,魏国大举伐蜀。刘禅马上派人向吴主孙休求援。孙休派出丁奉等多路人马营救蜀国。而当邓艾天降神兵,突然攻到成都城下时,刘禅又动了逃亡吴国的心思。只不过,后来一想,逃往吴国和直接投降,似乎直接投降更合算一些。于是就投降了。
在魏国强大的情况下,吴蜀两个弱国竟然已经早早盘算好了将来如何瓜分魏国的疆土,听起来,就像是一个笑话。然而,正是两国的这个笑话,才使得两个弱小的国家有了一个非常清晰的合作“愿景”,并为了自己可以看得见的奋斗目标而开始有了实际行动时,吴蜀两国的关系才算真正稳固起来。同时也让三国的局势变得稳定。延续了几十年。
给我们现在的启示,两个小公司,面对大公司的围剿时,就应该联合作战,共同御敌。只有稳定的市场环境,才有多方共同获得的可能。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