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3054020/8c4a4ad74338dbe6.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4020/798e4cb227e36530.jpg)
说起科学,眼前浮现的尽是数字和公式,地球上的科学家每每令人肃然起敬,对这个能把一切物质量化论证的群体,通俗可以像超市里商品的二维码标签,复杂可以像隔着玻璃窗陈列其间复杂的结晶体,各种排列组合构成了世界的一元二元或多元形态。
古埃及文明史上的金字塔有多美?很多后世科学家和艺术家做了太多论证,震撼赞叹之余,充其量这是古埃及工匠和奴隶们本能和经验的产物。中国的敦煌石窟,岩石壁画也是一样,艺术背后是自然科学和人文科学,是结绳记事年代的生活写照。考古学家追溯恐龙时代、冰河世纪、却依然对人类起源迷而不解;医学自古就有,从望闻问切到西医的盛行,换脏器已经轻而易举,一个小小体验都可以包罗万象,医疗器械面前,人变得透明量化,一切真切到仿佛失真。回到太空,面对繁星,人们永远换算着地球经纬,发明了飞机、轮船、大炮,火箭,探索越远,未知领域越多,所以从空间长河而言,科学常常像一个逐日的跑者,滞后在充满预言的世界里穷于论证,不厌其烦前赴后继,或许倾其一生论证一处,甚或常常迷惘到不知所终,这是科学家伟大献身的一面,严谨教会他规则,执着教会他锲而不舍,而有一种朴素的美正是蕴涵其间,非研究不能体验。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4020/9adabe356d155315.jpe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4020/eacc0ad4247c079f.jpg)
在科学家眼里,一切都是可量化的产物,量化到极处,其实都升华到了美的境界。庄子提出“判天地之美,析万物之理”。这个“析”有科学的成分,而判天地之美,就关乎艺术的眼界。可以看到,很多科学家热爱音乐尤其交响乐、很多艺术家譬如达芬奇,同时是数理建筑等多方面的天才,你看达芬奇密码中的手稿万千气象,绝非一个技派画家的章法之作,不禁令人思考和叹为观止。任何一个领域,成就感来自执着和创造力,二者不可偏废,极致由此而生。文人有文人的总结,法国作家福楼拜说:“越往前走,艺术越要科学化。同时科学也要艺术化,两者从山麓分手,回头又在山顶汇合。”这个艺术化就是创造力。
没有创造力的生命是苍白的,没有创造力的科学与艺术,也必是死水一潭,其实,不管你考不考证,艺术加工或不艺术加工,自然都摆在那里,而敏知探索的心则不然,它可以引领你发现其中的真善美,引爆你的内部驱动力。曾经有一组水实验引发了广泛争议,关于水的情绪感知,不论是否偏颇,它有着积极的暗示,总有世界在未知的天幕中眨着眼睛,等着你愉快感知,等着你同频共振,用不同的表达方式,开启你与这个世界的现实关联。所以,不要问科学有多美,先问问你的身心有多美?身心美,则无不美,一切情理不在远处,科学与你息息相关,艺术与你息息相关,生命与你息息相关!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4020/fa2a64e36b0f1752.jpg)
![](https://img.haomeiwen.com/i3054020/15b57ad887029484.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