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世间的喧嚣中,看清事物的本来面目是一种能力,也是一种诅咒。清醒的人多半活的自我,但懵懂的人你又怎知她的洒脱?无常是常。大多数人的选择依然是顺势而为,不作孤勇。韶华之间,你成为了谁?谁又成为了你?
手里的苹果之所以成为苹果,是被环绕在分分秒秒的细胞膨胀而成;奶茶之所以成为奶茶,是茶汤和鲜奶的融合交锋;书本之所以成为书本,是笔画和句读的相敬如宾——每一种存在都与“时间”有关。这世界那么多人生活在吵闹里,你能看到另一次元不声不响刻在你身上的印记吗?
“从前”属于“过去”,“当下”则属于“现在”。与季令的每一轮邂逅,历经雕刻又愈合结痂。古言语:“好了伤疤忘了疼。”真的吗?真的会不疼吗?被遗忘和被记得是两个相等又相悖的选择。有个为自己大长腿买了保险的女人曾唱过:“也许放弃才能靠近你,不再见你,你才会把我记起。时间累积,这盛夏的果实,回忆里寂寞的香气。”试想,把感性和理性分开,生活大概率会变得更纯粹。被记得的永远只会是结果,细节只会被忘掉。
情绪,是能够被感知的——即便传递的物体是冷冰冰的介质。可现实是:活着的人都带着面具“活着”,直击心灵的“感受”早就消融在萦须。选择“深刻”似乎是个不错的选项。有的人高调炫富,有的人哗众取宠。总之,大家都在用不一样的方式让自己在别人眼中变得“深刻”。装扮成优雅、精致、富足和才学,听命于伪装摆布,在真实的面前趾高气扬。
不紧不慢地去做自己的事情吧,小心翼翼地保护好真实的感受。
毕竟,人类无法承受太多的真实。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