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课堂记】贴近学生而教

【课堂记】贴近学生而教

作者: 欧小丽 | 来源:发表于2024-09-11 18:25 被阅读0次

今天学习《连减》,知识点简单,但道理比较难以讲明白。当然,必须以学生的实际情况来教学。

01:从“数学信息”培养“课堂是我们”的观点

师:你能说说情境图上的数学信息吗?

杜:我看到了船上写着“可乘90人”。

师:请所有人做出回应。(大约一半的有回应)好,来回顾一下我们的课堂约定。我有表扬,我有补充,我有疑问。现在请做出回应。

说数学信息,这是数学课上开始的经典一问。一个人的回答,全班同学都需要做出反应,这才是孩子的课堂,这才是“我们”的课堂,我需要把每个人都调动起来,让他们都成为课堂的参与者和建设者。经过我的提醒和强调,全班都做出了反应。可这反应里,也会有“蒙”的情况。

于是,随机请两个表达“我有表扬”的人,问他:表扬什么。当他答不上来的时候,就说明孩子对表扬的具体内容要么不知道,要么就是不知道表扬的话可以怎么说。这也是一个培训的点。

小杜同学的发言是需要补充的,于是我请了小陈,他举了有补充的手势。

小陈:她只说了“可乘90人”,这幅图上还有“一班有38人,二班有45人”这两个信息。(我心窃喜,居然一下就找到一个完美答案的人。但我不懂声色。)

师:现在针对小陈同学的发言,请大家做出回应(基本上都举了“我有表扬”的手势)。小杜,你有什么想说的?(小杜没有表达)其他同学为什么有表扬呢?

小张:信息要找三条。

小王:因为小陈的补充很完整,这样信息就找全了。

师:是的,我们在说数学信息的时候,需要把信息说完整,做到不遗漏。我要表扬第一个被我把名字写上黑板的为大家提供智慧的课堂明星,他就是小陈。

这个环节,我还可以做得再充足一些,让孩子们明白:课堂是我们自己的,我们每一个人都需要仔细倾听,且努力去回应。

02 从“不会”到“会”,感谢同伴

将问题提出来,让孩子们独立思考。我说:“我现在是一只蜜蜂,要来采蜜了哦。”

第一次发了一大张的学力单,孩子们有些陌生,不知道怎么排列,不过没关系,经历多了就好了。

我按照位置,将全班巡视了一遍。

大部分学生都能用一种方法解决,尤其是用先加后减的方式,只是格式上不够规范。

少部分学生能用连减的方式。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在列竖式计算的时候,受连加的影响,写成了一个长串的竖式。

有5位同学能够用这两种方法解决问题。

于是,我选取了一个同学的作品,写在黑板上。

让他们自己对比辨别,然后提问。最后寻找区别和联系。

我对孩子们说:“很多孩子从开始的不会到现在的会,首先要感谢的是谁呢?”

这些孩子很好引导,一下就知道应该感谢同学。

【反思】这个环节,我还可以改进的地方:用线段图的方式表示数学信息,这样在每一步的算理时,就更好理解。

还有一个毛病:我需要改掉我话语多的习惯,多一些时间,让孩子们去发现,去对比,去表达。高段教学,与低段教学有很多的不同,我需要更加细致,且更加淡定去教学。

相关文章

  • 如何从教的课堂向学的课堂转化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课堂的主人。教育的目标不是教师教的多么精彩,而是学生学会怎样学习。 由教的课堂向...

  • 野百合也有春天

    —— 记梦想课堂送教感悟 这是我到瑞峰小学,参与巴黎银行梦想课堂项目活动,送教的第五年。 ...

  • 教钓

    教学如垂钓。教师教垂钓,学生学垂钓。教师在课堂上最合适的角色就是教钓人,而学生最合适的角色便是学钓者。怎么讲? 一...

  • 【459】《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共读第二天

    今天共读的是《数字时代的学与教2》第二篇《让教学更贴近你的学生》、第四篇《我要努力看见课堂上的你》、第五篇...

  • 感悟

    原本我以为的学为中心就是在课堂上学生能够主动学习,是课堂的主体。老师是学生的引导者,负责教和引导。而通过阅读“学为...

  • 32.语文课堂笔记实践

    为了提高学生听课效率,我从上周开始坚持让学生记课堂笔记。 通过记课堂笔记,我发现了学生的很多问题。比如写错字。比如...

  • 说说我的语文课

    构建开放而有活力的课堂。以学定教,促进高效课堂;因学导教,成就生本课堂。 学习的主体是学生。如何有效促...

  • 教学后记记什么?

    “教学后记”记什么? 四写:写不足之处、写教学机智、写学生创新、写“再教设计” “反思教学”是教师把自己的课堂教学...

  • 读书交流会

    晚自习课堂上,按照原先的布置,我班学生交流了名著《昆虫记》的阅读感受。 伴随着清脆的上课铃声,我走进教...

  • 老师很少教学习方法

    原因很简单,大部分孩子只知道学,而不知道如何学。课堂上,老师很少教学生“学习方法”,只是把应该教的知识教给学生,而...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课堂记】贴近学生而教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epl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