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陶书描写的“青如天,明如镜”应改为“月”为好,时光冉冉,出窑时的“镜”相氧化为“幽蓝的宝光”,正是眼前这件器物釉色的形容。
历史看“天青釉”在宋代出现后,嗣后各代都有仿制。有钧窑“天青”始于宋,呈淡蓝色,釉层厚而不透明,以铁的化合物为着色剂。另有宋“汝窑天青”,是一种淡淡的天青色,色调较稳定,多数釉面少光泽。还有“景德镇窑天青”,始于清康熙,呈淡灰蓝色,釉薄而坚,莹润光洁,以钴的化合物为着色剂。 景德镇的天青釉直接仿自汝窑。明代御厂由宫内发真汝器作样直接仿作,但在清三代达至成熟,不仅官窑,同时民窑也仿作,《景德镇陶录》提到:“镇陶官在大器等户,多仿汝窑釉色,其色佳,并以雨过天青呼之。”
古人形容颜色和控制色釉不像今天有标准,例如“月蓝色”。” “雨过天青”, “青如天,明如镜” “雨过天青云破处,者般颜色作将来”等都很抽象,你只有对着实物釉色特点才好辨别。天青系以钴为着色剂,其色调是一种很淡的蓝灰色,“色相”自然应该列入蓝釉系统。天青釉的制作简单,烧成稳定,仅在基础白釉中加放少量含钴原料。
根据后周皇帝周世宗的要求是要把瓷器烧成雨后青天的颜色,因而天青釉本是柴窑的釉色。从传世作品看,宋代汝窑制品即是天青釉,钧窑产品中也有一类天青釉,天青釉的基本色调是淡蓝而带灰色,清代景德镇仿汝窑烧制天青釉,制品以康、雍、乾三朝为佳,其特点它采用钴作着色剂,因而釉色更偏蓝色。天青釉,以釉果,钴,长石作釉料,并以钙,镁质原料作溶剂,釉料应球磨至细。生坯施釉,一般多采用喷釉或浸釉与喷釉相结各的施釉方法,在1180~1300℃窑温下烧成,气氛以还原焰为主。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