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年的烙印
“要不是因为你,我早离婚了!”
“还不是为了你,怕你被别人笑话生活在离异家庭。”
“妈妈这辈子就这样了,你就不能争口气吗?”
“没良心的,和你爸一个样,真是有其父必有其子!”
……
妈妈常常说这样的话,他从小听到大。
从他记事,他的父母就一直在争吵,甚至动手打架。
“我不准备结婚,难道像我父母那样过一辈子吗?”他和我这样说。
他是我认识的一个人,他说自己不想做父母,觉得自己根本教不出好孩子。
因为他虽然努力想摆脱父母带给他的负面影响,但却发现自己身上处处都有他们的影子。
事实上,我们都活在童年的影响之下,我们都受到了父母当初对我们所持态度的影响。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
电影《囧妈》中,徐伊万即使已经中年,他妈妈仍要“控制”他:必须吃小番茄,必须喝红豆水、薏米水等各种水,必须留下最后一块排骨……
张璐则说徐伊万的心里长了一个“幻想出来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应该怎么说话,全都已经设定好了,他锲而不舍的想要把她改造成自己想的那样。
徐伊万不知不觉中,把妈妈对他的态度用到了自己的妻子身上。
那如果他有孩子呢?
很大的可能会用同样的方法“打造”孩子。
隐形的重男轻女
一个朋友,头胎是女儿,当时以亲戚都不在本市为由,没有摆满月酒。
二胎生了儿子后,早早就开始了筹划满月酒的事宜。
我说她是重男轻女,她不承认,争辩道:“给她(指她女儿)买什么都是挑好的买,弟弟还穿她小时候的衣服呢。”
有的父母喜欢说手心手背都是肉,但原则是小事公平,大事绝对向着儿子。
很多女人结婚后发现,娘家回不去了,婆家又不是自己的家,哪边都像是外人。
这个现象很普遍,普遍到连女性自己都没察觉有什么不对。
等女儿变成妈妈后,这种隐形的重男轻女思想又会被“遗传”下去。
一脉不相承
我将要讲的这个故事源自《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
故事中的妈妈叫茉莉。
茉莉小时候被差别对待(重男轻女),哥哥考不及格不算什么事,她考不及格就得被一顿猛打;同样是考上好的学校,父母只以哥哥为荣,不会关注到她。
茉莉长大后,听妈妈的话放弃了读博的机会,按妈妈的意愿嫁了人。
结婚后,妈妈告诉她别想着去上班,最要紧的是生孩子;一胎是女儿,妈妈又催着她生儿子,做明事理的媳妇……
直到丈夫说:“钱都是我赚的……是你可以插嘴的吗?”
茉莉觉醒,走出家庭开始工作。
茉莉的女儿叫小叶。
小叶成绩一般,姥姥、奶奶、爸爸口中“没有遗传到茉莉和她丈夫的优秀基因”的一个孩子。
茉莉顶着被贬抑为“疏于管教孩子的母亲”的头衔,和众人周旋,护着小叶,不想小叶像她前半生一样过得战战兢兢,像傀儡。
小叶很幸运,遇到了一个努力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的妈妈。
如果文章只是写这些,可能还不会特别引起我的深思,事实上是——茉莉觉醒之前的经历,完全是她妈妈的复刻版!
她妈妈小时候也遭到差了别对待,父母也重男轻女,丈夫也是父母挑的……
印象最深的就是她妈妈对小时候茉莉说的一番话:
“在这世上,女生表现九十分,跟男生表现八十分,在外人眼中是差不多的,更要紧的是,即使你表现出九十分,放在心底就好,在男人面前不要太骄傲。一旦你太强硬,压过男人的锋芒,就是自己把日子搞得很难过。”
那么,茉莉的妈妈又是谁的复刻版呢?
真心推荐爸爸妈妈们看看《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这本书。
作者是一名家庭教师,她把8年教学中看到的一个个真实的故事,用旁观者的角度给大家呈现出来。
写作的文笔很细腻,没有长篇大论的专业论述,只是在讲故事。
却能让父母们看到一个事实:有时候我们伤害了孩子却不自知。
让童年的错不再延续
无休止的争吵也好,重男轻女的思想也罢,子女始终是无法左右父母怎么想怎么做的。
在这种家庭里,孩子生活的小心翼翼,想要逃开,还会想:我以后一定不会那么对自己的孩子。
遗憾的是……
不知不觉中自己的悲哀早已经“遗传”到了孩子身上。
我们应该像茉莉那样勇敢地走出来,既改变了自己,也掐断了痛苦再延续到自己孩子身上。
《超越原生家庭的养育》一书的作者说,她感到来自于童年的影响破坏了她成为母亲后想做的所有教养选择。
在育儿中我们的行为是在模仿父母当年的行为,而没能成功地使自己的行为遵循我们最初的教育理念,这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的行为往往是不明智甚至是不理性的。
想要超越原生家庭,成为更好的父母,就要消除童年带来的痛苦,纠正自己的行为,打破复制的恶性循环,找到成功教育孩子的方法。
-end-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