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氏书室可以说是惠州市区现有保存规模最大、最完好、建造工艺最精湛的一座古书室。书室位于环城西路上,邻近西湖,也是一处参观很方便的景点。
黄氏书室我不懂建筑,说不出建造上的奥妙。除了看表象,不过了解它的基本布局。黄氏书室有三进,二天井,两边各布有厅间,这是比较常见且符合中国传统文化的宗祠布局。
黄氏书室原是黄家祠,据“归邑黄氏建祠序”碑记载,该祠为惠州府黄氏族人于清道光二十二年(1842)募资兴建,是一座典型的明清祠堂建筑。后改为书室。能在老城闹市兴建一座如此建筑,在古惠州可谓首屈一指,但不知当时黄氏姓族是如何兴盛发达?
大门可以仔细看一下。上方镶嵌一块匾额,阳刻正书“黄氏书室”。门联阴刻行书“绩著循良第一,家传孝友无双”。大门两边阑额上承放有一对石狮,形象生动,装饰性极强。
现在的黄氏书室,看来没有作为祭祀用途,或许还有祭祀活动。也没有了原来书室的功能。保留了原建筑规模式样,主要开辟为东江民俗文物馆,其中有这样几个展厅(间):
一进内有:传统农具展厅、婚俗展厅、农耕展厅;二进“敦重”堂内展有:惠州书室文化、惠州宗祠文化;三进有:古代书房展厅、东江出水文物展厅、寓惠文化名人及惠州文化名人。
一进内注意到这样一些有意思的老物件,引起我的兴趣及回忆。
譬如有,犁兜(牛轭)——耕田时套在牛脖子上的农具。看到它,会想起小时候耕田的情形,体会到牛的负重和辛劳。还有水车。记得在我上小学时,老屋鱼塘是公共的,到腊底放塘分鱼,用水车抽水。水车是人力的,通过一片片挡水板的运送,把水排出去,很费人力,效率还不高。那时没有电,更别提水泵了。
还有写字桌、算盘。尤其是算盘,小学时学珠算,至今也没学会,那时把它当玩具玩。我爷爷、父亲都会用算盘,辟辟啪啪,犹如打计算器。
还有两样特别的物件:水烟筒和铜锁。这两件东西我家都曾有过。爷爷在世的时候,就有一把水烟筒,是全铜制作的,吸起烟来“咕噜咕噜”地响。若不会吸,会把烟筒肚内的臭水吸到嘴巴里。这把铜水烟筒,在爷爷去世后,被父亲拿去典卖了,真是败家。铜锁,妈妈的嫁妆,和爷爷奶奶留下来的柜子,用的都是铜锁。它的锁匙长长的,也是铜的,挂在屁股上,很有地主的派样,当然,这是打个比放,我家并非地主,铜锁在那个年代是常见的。据了解,黄氏书室内展出的这些出水文物多是产在明清时代。
展出中,还有两个方面也引起我的注意。从书室文化中了解到惠州现存的书室,从孔子堂了解到12位寓惠文化名人和12位惠州文化名人,这对了解学习惠州文化有一定的帮助。
黄氏书室的后面是高营房,即原惠州古城方山所在。也就是说,黄氏书室当初是建在方山脚下,这里离金带街很近,位置杠杠滴。
由黄氏书室,让我想到已经参观过的另外几座书室,在这里不妨作一点粗略对比。
在规模上、建造工艺上,黄氏书室比惠东皇思扬龙光书室、潼湖敦伦书室(包括美乾书室)、南嵩书室,都要优胜。并且,黄氏书室现有物业参与了管理。
共同的地方,建造年代相近,都有过作为书室的功能,而且,书室所在地都有古村落。也有所不同,像龙光书室、南嵩书室偏重家族式,并没有其他功能。敦伦书室除了作书室,还曾作为革命活动场所。而黄氏书室原来是黄氏宗祠,2015年由广东省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还没有造访的书室:惠东梁化丽山书室、潼湖赤岗美乾书室,这两处比较近,有时间可以去看一下。至于龙门挺华书舍,因有点远,得看是否有机会。
二进回看 精湛老建筑上的现代设备:空调 农具展厅 大门内看环城西路绿树映室 孔子堂 写字桌、算盘 雕刻精美的古床 犁兜(牛轭) 长长的是水车 铜锁 铜制水烟筒 城砖、瓦当 丰湖书院山长宋湘《五别诗》 惠东皇思扬龙光书室 潼湖美乾书室 潼湖敦伦书室 潼湖毬轩书室 潼湖南嵩书室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