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tic Hoffer 1902-1983,埃里克.霍弗 终身从事码头搬运工作,直至退休。
埃里克一生几乎是个传奇,7岁时,发生了两件大事,一是母亲去世,二是莫名其妙的失明了。他被女仆带大,毕生没有进过学校。
15岁那年,他的眼睛居然又莫名其妙的能看见了,第二年,又发生了两件大事。带大他的女仆离开美国,回了德国。次年父亲去世。他开始流浪。就像青年卢梭那样。
由于视力恢复的莫名其妙,埃里克特别担心自己再次失明,他如饥似渴的阅读,家边上就有个旧书店,第一本书是陀思妥耶夫斯基的《白痴》,因为他永远忘不了自己失明那年,父亲对他说的话:“你这白痴孩子,将来可怎么办?”
埃里克尝试写作出于偶然,当时二战刚刚结束,他去山里淘金,在出发之前他知道,大雪封山后是出不来的,所以随手抓了一本封面都飞了的厚书。“因为那本书最厚”。
那是蒙田的《随笔集》,在大雪封山的半年里,他把这本书读了三遍,以至于后来他深受影响,文风和蒙田极其类似。
埃里克一生都在做体力劳动,在码头和各种文盲在一起,只在空闲的时候写作。他第一本出版物是《狂热分子》,就是我现在正在读的,容我摘一句:
一个人,自己的事要是值得管,通常都会去管自己的事。如果自己的事不值得管,他就会丢下自己那些没意义的事,继而去管别人家的事。
依我看,这本写于70年前的书,早就说清楚了今天键盘侠和吃瓜大军的心理工作机制。
好啦,关于“码头工人哲学家”埃里克。就介绍这些,我喜欢他的文风,因为我也喜欢蒙田啊。
![](https://img.haomeiwen.com/i9025268/125739db270be8f4.jpg)
# 就像夜路走多了总能遇上鬼,如果你读的书够多,总会遇到自己特别钟意的作家,跨越时空。你吹过他吹过的晚风。你们算不算相拥?
我感觉每十五个作家就能意外冒出来一个知音。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