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要让所有的学生发言

要让所有的学生发言

作者: 儒生闲谈 | 来源:发表于2018-08-27 10:43 被阅读0次

            今天(2009年2月23日)收到了一封学生写给校长的匿名信,主要反映在进行新课程改革的过程中,有些老师的课堂上只有一部分学生上课积极发言,其他学生其本上还没有动起来。我把这封信认真地看了一下,并把这封信转给了教科处和年级部,而且还让教科处把这封信复印一下,给每一个进行新课改的老师发一下,以引起大家的思考,希望大家集思广益,尽快解决这个问题。

            我个人认为,学生向校长反映这个问题并不是什么坏事,而是好事,为什么呢?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发现一个问题要比解决一个问题伟大,因为解决一个问题往往只是一个数学上的问题,而发现一个问题,那是需要天才和上帝的照顾的。”现在,通过学生的信让我们发现了这个问题,我们要做的就是设法来解决这个问题,这不是一件好事是什么?

           要解决这个问题,首先必须下狠心让学生参与。学生不参与,或者说学生参与的少或者假参与,那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正如这个学生所说,目前在我们学校,有些班级的新课,上课时反复站起来发言的仍是那几个熟悉的面孔,好多学生还没有时间和机会站出来。这就告诉我们下面要做的是怎么样让更多的学生愿意站起来、敢于站起来、能够站起来。这实际上就是要解决学生方面的三个问题。

            愿意站起来的问题反映的是学生对教师的做法的认同。如果教师能够通过恰当的方式让学生感到教师是为了他的现在和将来着想的,是为了让他的身心都能得到发展,那学生肯定会积极踊跃地参加。对教师而言,这里就有一个如何调动学生的问题,其实,好东西好理论不见得别人就要学习,因为人都有惰性。教师要善于鼓动学生参与,让学生不仅感到是为了教师,也是为了家长、同学、个人等等,如果能让“站起来”成为学生生活的习惯,那我们就达到了我们的目的,在这方面,我们学校的潘丛郁老师、朱新超老师都做了有益的探索,潘老师在课堂上善于让小组开展竞争,学生为小组而战,发言讲究深度的广度;朱老师善于激发学生的个人的斗志,让学生展示自己的才能,所以一节对联课讲到下课学生仍不愿离开教室和教师。

            敢于站起来其实更多的是心理问题。主要是教师和班级是否具备一个宽容友善的学习讨论环境。表面上看起来,这个环境是学生们之间,其实,这个环境气氛的形成主要由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来负责。学生来到一个集体,这个集体要有什么样的学术氛围有什么样的班级共同价值观等都需要班主任和各科任老师等这些成年人来设计一个蓝图,如果我们教师没有在这个方面下功夫,单凭由学生自己来建立,那肯定是建立不起来的,为什么?因为学生处于同一个年龄段,争强好胜是他们这个年龄的本份,他们的集体意识、合作意识还远没有达到自如的境界,必须要由教师来进行最开始的规划和协助。如果教师在开始的阶段就把学生想象的什么都会什么都懂,那只能是教师太天真了,我们学校的李颜西、韦小鹏老师等善于鼓励各种学生,课堂上学生想站起来就站起来,完全没有心理负担,这个方向值得肯定。

            能够站起来,这是学生个人的能力问题。就算是前两个问题已经解决,能够站起来的也不可能是全部的学生。一是由于一节课的时间有限,教师设定的问题也有限,不可能让所有的学生都站起来;二是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表现欲望也不一样,同一个问题,有些人想表现但比别人稍晚些,如果他长期得不到表现的话,他可能就不去表现了。要解决这个问题仍然需要教师的智慧,比如我们可以给不同的学生设定不同的标准,让小组的同学给那些稍差的同学更多的表现机会等。在这方面,物理组的张磊老师,政史地组的王全兴老师,数学组的李建枝老师柴玉良老师向建山老师,生化组的王彦老师等都通过个人的努力,探索出适合自己和学生的鼓励方法,达到了很好的效果。如李建枝老师在高三普通班的数学教学中,立足学生实际,教学不过高要求,坚持以进步表扬、落后“惩罚”的办法,学生们不论是程度好或是差,普遍都接受她的授课方法,教学质量在普通班也有了很大的提高,迈进了同行先进的行列。

             以上是学生方面的一些问题,其主要的观念,就是我们的教师一定要明白,新课程改革实际上是一场教学的革命。这个革命的运动是要涌现出教育家的,如当年美国的杜威,布鲁纳,中国的陶行知等,革命运动的进行要靠思想家指引方向,但更要有实践者自己的东西。这个实践的过程必须要发动学生,宣传学生,如果学生不动起来,如果教师不去主动地发动学生,那这场教学改革的命运只有两个字:失败。

            另外一个方面当然还是教师的因素。而教师因素中最主要的仍然是教师的观念问题而不是别的。我们提出我们的课堂教学改革近期目标是“学生动起来,课堂活起来,教师干起来,质量提上来”。这四个方面,学生怎样动?动的标准是什么?课堂如何活?活的程度如何?这些所有的问题的根本解决就在一个地方:教师干起来。

           要让教师干起来,首先的仍是观念问题。为了不给教学改革设置不必要的束缚,我校对开展教学改革的教师没有限定过多的模式,其中心的出发点就是鼓励大家大胆进行探索。我们所谓的课前有学案,课中有展示,教师要评价,其根本的目的不是束缚大家,而是让学生,老师有一个基本的路子,以保证最基本的教学任务和德育任务的完成,如果大家有好的想法,只有符合我们的课堂改革原则,我们欢迎大家认真开展实验,我们也期待着新的模式的产生并会积极加以总结完善以便在全校推广。

            但现实的情况是我们仍有一部分同志不愿改革,或者不愿意自己努力探索自己的东西,总想等别人指导新课程的课堂模式弄出来之后自己拿来应用。老实说,有这种想法的老师也是为了学生和学校负责,但他们认识到教学的改革毕竟是拿人来做实验的改革,一旦失败了就会耽误学生一辈子。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我们已经看到了洋思的成功,也看到了杜郎口的成功,还有兖州一中的成功,他们能成功,他们这些农村中学能成功。另外,美国在几十年前就搞成功了,美国的中小学几乎都是这样进行教学的,我们为什么就不想信呢?所以,首要的问题仍在我们教师的观念上。

            事实上,这次高一的期末考试成绩在全市明显靠前,特别是一些搞改革的初任教师的成绩已达到或超过了成熟教师的教学成绩,这当然可以说明一些问题,只不过这样的成绩还只有一次,在科学的论证上还有偶然因素造成的可能,如果我们全体搞课改的老师能认真分析一下,把不足和失误找出来另以改进和完善,那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我们自己。要有这份自信。

           教学一定要敢于改才能有新的东西,如果不改,那永远是原来的东西。我们不是说原来的东西不行,原来的东西有许多合理的成份,原来的东西是新课程改革的基础,我们反对为了新课程就把原来的东西说的一塌糊涂,那是历史虚无主义,我们不能割裂历史,也不能否历史,新课程中的许多东西都要从历史中汲取必要的营养,但我们也不能因为历史的原因而无所作为。特别是年轻教师,我们站到了历史的改革关头,我们必须改,我们不能只吃别人嚼下的馍,在新课程的观念上,操作上,评价上,延伸上等各个方面,我们要有自己的探索,要有自己的足迹。而这些就要求我们必须付出汗水,必须要有我们有效和无效的劳动。如果我们对这些无动于衷的话,那么我们干脆就不去改就是了。

             说到底,学生是末成年的,他们需要我们教师的引导、指导,我们要改变学生,就必须从学生和自己两个方面去做工作,而学生的思想、行动都是教师理念的体现,唯有一流的教师才能培养出一流的学生,因为一流的教师可以创造出一流的教法、学法,当然也就会有一流的教学质量。

             一切的关键在于教师的观念和行动,教师要干起来。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要让所有的学生发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lzi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