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行政学》03
01学习本身不是目的,创新才是学习目的。02行政领导者的产生方式
一、选任制
二、委任制
三、考任制
四、聘任制


03行政领导理论
一、领导特质理论
美国学者希拉记和华莱士提出领导者的六种特质理论,认为领导者应具有
身体特点、社会背景、智力个性、任务定向和社会技能六个方面的特质。
二、领导行为理论
【一】四分图理论
1945年由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教授斯多基尔和沙特尔提出。
【二】领导方格图理论
由布莱克莫顿在1964年提出
【三】PM型领导模式
美国学者卡特赖特和詹德在《团体动力学》一书提出。
【四】领导系统模式
美国密执安大学教授利克特1961年提出。其内容包括:
专治独裁式:领导再做决定,命令下属执行,并规定严格的工作标准和方法,下属如果达不到规定的目标,就要受惩罚。
温和独裁式:权力控制在最高一级,领导者发号施令,但让下属有便宜的自由,并授予下属部分权利执行任务,稍有灵活性。
协商式:重要问题的决定权在最高一级,领导者对下属有一定的信任度,中下,即在次要的问题上有时也有决定权。
参与式民主:由群众制定,目标上下处于平等地位,有问题民主协商和讨论由最高级领导做最后决定。
【五】领导作风理论
三、领导权变理论
【一】领导行为连续带模式
领导行为连续的模式是行为科学家罗伯特坦然保姆和沃伦施密特于1958年提出。
【二】菲德勒的权变模式
【三】通路目标模式
哪一种领导方式可导致最好的下属表现或结果取决于下属的个性特点(如领悟能力,教育程度、对成就的需求、对独立的需求、愿意承担责任的程度等)和环境因素(包括工作性质、权力结构、工作小组的情况等)两个方面。因此提出了指令型、支持型、参与型、成就型四种领导方式。
【四】领导参与模型
【五】不成熟,成熟理论
对那些心理不成熟或心智迟钝的人,应使用传统的领导方式,对比较成熟的人应该扩大个人的责任,创造一个有利于其发挥才能和有助于其成长发展的社会环境。
【六】领导生命周期理论
该理论将领导行为的两个维度(任务行为和关系行为)的高低分别组合,形成了四种具体的领导风格。
指示(高任务—低任务—高关系):
领导者告诉下属干什么,怎么干以及何时何地,躯干强调知道性行为。
推销(高任务—高关系):
领导者同时提供知道性行为与支持性行为。
参与(低任务—高关系):
领导者与下属共同决策,领导者的主要角色是提供便利条件与沟通。
授权(低任务—低关系):
领导者提供极少的指导或支持。
处理方法:
当下属既无能力又不情愿执行某任务时,领导者宜采取指示方式;
当下属有工作的积极性,但缺乏足够的技能时,领导者需要采取高任务—高关系的推销行为,高任务行为能弥补下属能力的欠缺,高关系的行为则试图使下属领会领导者的意图;
当下属有能力,但不愿意做,领导者希望他们做的工作是领导者需要处理好与下属的关系,让下属参与决策,以激励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四、变革型领导理论
【一】巴斯的变革型领导理论
这种领导者能够了解下属的需求,并且能够帮助他们顺利实现组织目标和个人目标的信心。变革型领导者强调的是对自身和工作价值的重要性的认识,强调献身精神和超越自我,领导者运用敏锐的洞察力激励下属自己为组织为事业为重大的政策,能够超越自我利益,能够把组织成员的需要提高。提到较高的层次,在组织中有非常大的影响,变革型领导理论又称魅力型领导理论。
04行政领导者的素质与能力
行政领导者素质具有以下特点,
时代性:是指一代资质有一代之材,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任务,对领导者素质有不同的要求。
层次性:是指对处于不同层级,肩负不同责任的领导者素质要求是不同的。美国学者罗伯特卡茨认为领导者必备三种技能。
技术技能(a专业业务能力)
人际技能(b处理人际关系能力)
概念技能(c分析和决策能力)
如果把领导者分为低、中、高三个层次,那么三种技能的结构比例依次为:
低阶层——————47(a):35(b):18(c)
中间层——————27(a):42(b):31(c)
高阶层——————18(a):35(b):47(c)
公共行政领导者一步步向上升迁时,他对技术技能的需求将会逐渐降低,而对于概念技能的需求程度将会急剧上升。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