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社会,很多知识都是碎片化形式呈现。今天从哪个公众号里看了几篇干货,明天在哪个在线学习平台看了几堂公开课。于是你感觉到我真爱学习,我真充实,我真是嗷嗷牛逼,然后「不免沾沾自喜,总觉得天下武功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
其实自我感觉的“十之八九在我胸中矣”是一种自欺欺人的表现,因为四处得来的碎片化知识,经常带来两个弊端。
第一,丧失深度思考能力。
我们习惯在碎片时间获取一些信息,既然是碎片时间,那么都不会很长,所以能够看的篇幅也不会很长,所以习惯了看一百多字的微博微信,几秒钟就读完了。而恰恰由于其篇幅有限,所以大多都是阐述一个现成的结论或者逻辑简化后的信息。
时间久了就养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因为A所以B」、「只要C就能D」、「有了E才能F」、「出现G即说明H」……就这样渐渐变得狭隘独断,没有逻辑,难以深入思考。
第二,知识的使用效率下降。
单独的一个知识点非常容易获取,尤其是现在的互联网时代,获取信息短平快。但由于碎片化的特点,导致脑海里的知识点经常是孤立的,像一盘散乱的珠子。
你每一次只能拎出「一个」即止,而不是连续的「一串」,于是只能处理浅维度的信息。所以虽然人们获取信息的渠道多了,但使用信息的效率反而下降了。
以学习投资为例,大家有一个爱好,就是一上来就说,你给我介绍几个人的微博吧,或者几个公众号吧。
不可否认,大家确实能从中学到不少绝对的干货,篇篇经典。不然他们也不可能广为人知,对吧?
但是,不知道你有没有注意到,几乎所有的微信公众号更新的特点就是,很难是一个完整的、循序渐进的知识体系,为啥呢?
因为更新内容是随着原创者的灵感或者突然发现了一个新的功能、神器时得到的选题。
如果大家在学习过程中只是单独学习一个个技巧或操作,纵然学习信息摄入量很大,确实也可以拓展了一部分视野。
但是如果没有条理的消化以及迭代自己的框架,只是一味往你脑子里塞东西,想要应用的时候发现把自己的知识点串不起来,那这知道太多跟知道太少又有什么区别?
不要总盯着套路,套路是学不完的,要研究思路,思路是最精华的。
所以,如果在学习一门知识的初期,能建立一个全面的、体系化的认知是很重要的。在随后的学习中将新的知识点纳入自己已有的知识体系内,重新消化理解,能将与之矛盾的内容排出体外,才可以进入一个良性循环。
如果你某一领域才刚刚入门,还是不要轻易尝试去自学。因为没有对错的分辨能力,很容易让你在将来的某个时刻因为从前吸收的错误知识而栽跟头。要快速进入一个领域,最好的办法就是将这个领域的经典书籍找出来全部研读一遍。
但是这对大部分人来说是很花时间并且也很难做到的。
但是有一些大牛在自己的领域已经有了相当的深度积累和经验总结。他们愿意化知识为财富,出售自己的知识和经验,方便了我们这些入门者可以站在前人的肩膀上前进,这也是为什么2016年被称为知识付费元年。
做一个终身学习者,武装自己的大脑,不要把自己的思维,被碎片化的信息击碎。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