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作者:歧木子
我们如今捧上神坛的经典,当初只是个平凡的故事。内核的璀璨,并不是所有人都可以一眼看穿的,即使你身处有人看穿的时代。
梅兰芳是个下九流的戏子,莎士比亚就是个穷写剧本的,四大名著都是偷偷看的小说,金庸武侠更是不务正业,耽误学习。我们现在束之高阁的经典,在曾经的人眼中,都是网络手机一般的存在。
当时的人们,跟现在的人们比,有什么差别?他们看书的时候,少了名著的架子,他们能够更真实地读透名著,他们从中领悟的深刻道理,是真实的。不会像现在的人们,过度解读,生拉硬拽名家理论。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智也。
真实感受敢于表达,如果要阅读批注的话,就像看一个普通的故事一样,有什么感受就直接批注,不要故弄玄虚,因为牵强的联系,就引用些大咖名言,显得自己高大上。
这才是读后感该有的模样,但这种读后感是给自己用的,最好不要发表。一旦发表,就有名利作祟,然后就开始包装自己,那一句理想,这一句荒诞,这些评析不一定错了,但这样的评析是别人牵着你的手走,而不是你自己走下去的。因为你脑子里有个暗示,这是名著所以要用高大上的理论解释,你随便拽一本小说都可以,甚至你都可以把郭敬明说成文坛泰斗。
真正读透的人,文言谚语切换自如,雅俗共存,这才是透彻。有人读透了,你有共鸣,你就说英雄所见略同,这是忽略透彻程度的,也就是说,这并不是你的高度,这只是你的一个方向。
给经典以平凡,不然你只会不断地欺骗自己。
(有备无患的声明:禁止转载,禁止抄袭,违法必究。著作权属原创者所有。)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