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虚灵不昧

虚灵不昧

作者: 文字先生 | 来源:发表于2023-06-23 19:17 被阅读0次

陆澄问:“看书不能明,如何?”先生曰:“此只是在文义上穿求,故不明。……须于心体上用功。凡明不得,行不去,须反在自心上体当,即可通。盖四书、五经不过说这心体,这心体即所谓‘道’,心体明即是道明,更无二。此是为学头脑处。”“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陆澄问:“读书而不懂,如何是好?”先生曰:“之所以读不懂,主要是因为死扣文义。……应该在心体上下苦功夫,大凡不明白、行不通的,必须返回自身,在自己心上体会,这样就能通。四书、五经说的就是心体,亦所谓的‘道’,心体明即道明,再无其他。这正是为学的关键所在。”

虚灵不昧之心体,众理具备而万事由此产生。这个道理应该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书到底应该怎么读。当下,很多人怀着一种非常功利的态度在读书,想着如何成功,如何发财,如何让自己的孩子考上清华北大,这种读书的心态是不可取的,为什么?我们细想这样一个道理,孩子学走路是谁教会的?答案是:没人教,他自己学会的。他的成长本能驱使他站起来,他的运动天赋策动他迈开脚步。大人能做的只是保护他、观察他、鼓励他。试想,如果一个孩子始终没有大人教他学走路,他就学不会走路吗?不会的。最多可能慢一点,多摔两跤,但他迟早能学会走路。

所以人后天学会的技能,其实都是一种内在成长的外化表现而已。即使是所谓的成功,所谓的赚钱能力,也都是一种内化能力的外化结果。如果一个人的内化能力还没有萌发出来,那他是不会赚钱的,即使教他,他也学不会。现在,请你思考一下你现在会的那些东西,有哪一样是别人教会的,有哪些是你觉得无师自通的?这个问题想明白了之后大有裨益。为什么要修行?为什么要成长?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要用心?所有的答案就都出来了。因为只有这样,你才能呼唤出你那些内化的能力,让它们显现出来,而这个过程我们统称为“学习”。再回到读书,我们说的“书读百遍,其义自见”,“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作诗也会吟”,这些谚语就揭示了学习的本质。我们作为心的主人,事实上并没有能力去干涉我们内化的学习过程,我们能做的就只有相信自己,用心体会,用心思考,让这些学习材料在我们的心头发酵,假以时日,它自然会为我们奉上香气四溢的美酒。

相关文章

  • 虚灵不昧

    心灵空灵明澈而不愚昧,心灵就会具备各种道理,万事万物也从这里显现。在人心之外再无天理,也无事物。 这是王阳明引用朱...

  • 王阳明说的“虚灵不昧”一词出自朱熹,还是朱熹理学和阳明心学的相通

    《传习录》记载,王阳明曾解释“心体”说:“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虚灵指心灵,不昧即不晦暗...

  • 读懂《传习录》30句经典名言,跟王阳明学修身

    读懂《传习录》30句经典名言,跟王阳明学修身 1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虚灵不昧”,...

  •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 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虚灵不昧”,大约是指本心不受外物障蔽,保持原始的本然状态,心灵...

  • 读《传习录》摘抄

    1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虚灵不昧”,大约是指本心不受外物障蔽,保持原始的本然状态,心灵...

  • 王阳明: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1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虚灵不昧”,大约是指本心不受外物障蔽,保持原始的本然状态,心...

  • 王阳明:心外无理,心外无事-东方阳熹注释

    来源:道德真源《圣贤法语》栏目1187篇 摘自:《王阳明全集·传习录》制作:道德真源 “虚灵不昧(虚灵指的是本性。...

  • 2018-02-03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解读】 虚灵原指宇宙世界最初的一种朦胧,混沌与原始的状态。从人的...

  • 吾性自足……月读传习录心得

    学完传习录,心中爽快无比,从此吾心非吾心,虚灵不昧,天地同乐;从此吾心是吾心,吾性自足,不假外求。 合...

  • 什么是明明德

    人之所得乎天,而虚灵不昧,以具众理而应万事者也 2017-11-18 14:30转自小毛虫的博客 http://b...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虚灵不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svy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