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之作,其言情也必沁人心脾,其写景也必豁人耳目。其辞脱口而出,无矫揉妆束之态。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诗词皆然。持此以衡古今之作者,可无大误也。”王国维不愧为文学评论大家,一句话将古今中外文学名著之共同特点概括无余。阅读舒心的文字,总会给我们这种感觉:这件事似乎发生在眼前,或似乎我也经历过,于是想,我为何写不出这种感觉呢?再看文章的文字,似乎也没有什么特别的,没有华丽的辞藻,没有炫目的修辞,平平常常的语言中却流动着书写者真挚的感情。而这也正是引起读者共鸣的关键。正所谓:“以其所见者真,所知者深也”。
再想想,教授孩子作文,也没有什么技巧,只希望他能够将自己所经历的事情完整地写下来。可惜的是,孩子们说的时候可能娓娓动听,可一旦上到作文本上,便不是那么回事了。也许是书面语转换的不够好,亦或是说的时候思维是一连串的,写时就慢了,书写跟不上思维的速度,于是很多关键情节就被略去了,于是文章就少了细节,少了灵气,少了口述时的那种情感。
究其原因,还是语言积累不够。阅读量少,看不进书,不会看书,导致想表达什么却说不出来。所以,想学好语文,写好文章,读书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修炼环节。暑假正是充电的时候,多读书,读好书,养成一个好读书的习惯。努力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