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吉思汗是中国人吗?
这是一个曾经被广泛讨论的问题。一度曾经关系到许多国人的民族自信心的有无,如果成吉思汗算中国人的话,那世界就会变得很灿烂了。成吉思汗和他的子孙们也好歹算是代表中国人征服了大半个世界,那该是多么令人荣耀的事情啊。哪怕后来元朝统治者对于汉民族所施加的残酷统治,也不会让人觉得特别的难以接受,反正事情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了,又是自己人之间的矛盾,顶多算是兄弟民族之间的矛盾和误会。心理上会舒服很多。
问题能这么简单地得到理解吗?
这个问题说简单也简单,说复杂那就异常复杂了。这真的是个历史观的问题,甚至比这个还要深入。所以我没有资格,也没有兴趣去做说服的工作,我只说我自己的判断和理解。
回答这个问题,首先要搞明白的就是到底怎么才算是中国人,或者直白地说,什么是中国。可千万别小看这个貌似简单的概念,中国这个词汇,被许多19世纪以来西方著名的学者,尤其是一生都在研究中国的汉学家们认为是近代以来人类学术界所讨论的对象中,内涵最为丰富的概念之一。它至少存在如下三个层面的解释。
其一,中国可以简单地理解为一个政治实体,比如,今天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就可以简称中国,因为中华人民共和国,作为一种政权的组织形式,是古典中国的自然延续,或者说是中国这片土地上政治形态的历史承继者。如此,这种理解下的中国基本上是一个政治概念,在这个观念下,只要我们拥有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籍,我们都能说自己是一个中国人。
其二,稍微复杂一点。中国还可以被理解为一种文化概念。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里的中国代表着一种文化的传承。在中国数千年的文明史中,众所周知,朝代更迭,但文化核心并没有大的变化。具体来说,就是我们所熟知的礼义廉耻,君臣父子等等一系列的中国式的人伦规范,再加上日常生活里的伦常应对和风俗习惯,包括经由这些形成的独特的心理结构和思维,感情等等构成一个人基本人格的诸多要素。对于更有情怀一点的人来讲,恐怕还要加上所谓的传统的对儒释道,这些古典中国文化要素的理解和体认。显然,在这种对中国概念的理解下,要求就高了不少,简单地说,作为一个这种文化意义下的中国人,代表传统中国文化成就的集大成者,比如,诗词歌赋,琴棋书画,四书五经,多少要懂一些吧,否则,怎么好意思称自己为中国人呢?
其三,也是最为复杂的,中国还可以作为一个“文明”的概念存在。在这种观念下,中国这个概念是与整个西方文明相对立的。具体说,就是中国所代表的“儒家文明”与西方所代表的“一神教文明”对立。那么,这种意义下的中国人显然就多少具备了一种“求道者”的内涵,也就是我们在各种儒家典籍中经常能看到的“君子”的形象。
如果用这个标准来观察成吉思汗,首先,他所生长的地方是漠北草原,和当时的中华正朔王朝宋帝国基本上没啥关系,和当时半汉化的金帝国有点关系,但也谈不上什么紧密严肃的隶属关系,他还算不上是金帝国的子民。所以在上述第一个标准,政治身份上,他不能算是中国人。
至于文化,那就更不用提了。成吉思汗是个文盲,蒙语,如果有的话,都不会写,汉语就更不用说了,比语言更为高级的文化心理根本就无从谈起。因此,我个人的结论就是,成吉思汗不是中国人。至于他的后代逐渐地成为了中国人,那是另外一回事。不知道这个结论有没说服力。
蒙古人的征服和失败
每当人们谈起蒙古人的大征服时总是津津有味的,毕竟他们创造了世界历史上有史以来最为辽阔的大帝国,这个帝国鼎盛时期甚至占据了整个亚欧大陆的大半部分。
蒙古人为什么会取得这样的成功呢?当然,上苍的垂青是必不可少的,至少老天给他们恩赐了一个英明神武的领袖,他带领着在当时最为强悍无比的蒙古骑兵横扫了地球上的大半个文明世界。蒙古骑兵厉害不假,但对手们也得虚弱才行啊,毕竟在冷兵器时代,一个打三五个可能性,八个十个的就有点困难了吧,当然,蒙古人也有很多仆从军。但总之,敌人大多都是不堪一击的。
为什么那些曾经无比巨大的老大帝国都衰弱到了这种程度呢?只能说,这是历史的周期律。蒙古人周遭的宋金帝国自不必多说,中华帝国到了他的衰败期。被蒙古人征服的阿拉伯帝国,具体说是当时的巴格达阿拔斯王朝也不幸地处在了伊斯兰文明的衰弱期,至于横亘在东亚大陆和叙利亚之间广袤的中北亚地区,也基本都是同样的分崩离析,涣散无力。13世纪看来注定是蒙古人大放异彩,飞扬跋扈的世纪。
反倒是那些名不见经传,身处世界边缘,平常日子里根本不为人所知地方让蒙古军队吃尽了苦头。
元朝灭宋后,忽必烈对邻近诸国发动了一系列战争,如安南、占城、爪哇和日本等。1274年,元军侵日本遭遇飓风,日本称“文永之役”,但元军无功而还。1281年,元朝又分两路进攻日本,由忻都率蒙古军、汉军、高丽军从高丽东渡对马海峡,范文虎率新附军(元政府收编的南宋军队)从庆元(浙江宁波)浮海北进,史称“弘安之役”。元军在日本鹰岛遇飓风,战船多坏,将卒溺死者众,又遭日军掩杀,几乎全军覆没。
1282年,元世祖忽必烈遣唆都从广州渡海攻占城(今越南南部),连战逾年。1284年至1285年,镇南王孛儿只斤·脱欢(忽必烈子)发兵侵安南(越南北部),命唆都从占城北上助战,南北夹攻。安南王撤离都城,其主力走匿山林,避免与元军决战;待元军疲惫,又出而攻扰。五月,脱欢因暑雨不止、瘟疫流行,被迫退师。唆都战死。
1283年与1285年,元军两次从云南出侵缅甸蒲甘王朝;1287年,元军进至蒲甘,迫缅国定岁贡方物后退回。同年,元朝再侵安南,次年以粮尽师老北还。1292年十二月,史弼、亦黑迷失、高兴从泉州起航出侵爪哇(印尼爪哇岛)。爪哇统治者降元,并请元军助讨其敌国葛郎,打败葛郎王以后复举兵拒元,元军力竭退师。
就军事征服的广度而言,世界历史上唯一能和蒙古人的征服相提并论的就是公元7,8世纪,阿拉伯人的征服了。但从历史意义上来讲,蒙古人的征服是没有办法和阿拉伯人相比较的。
阿拉伯人不但继承,创造了极为丰富的文明成果,而且在他的身后,留下了一系列前后相续的伊斯兰国家,作为一种人类主流生活方式的载体,一直延续到了今天。而蒙古人,就像一阵狂风,呼啸着卷过大地,在他身后,一片狼藉,什么也没有留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