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们父母这一辈,随性养育的家庭很多。包括我的父母,劳作了一天,身体疲惫,已没了精力,孩子基本吃饱穿暖就是他们对孩子最尽责的责任。到了我们这一代,对孩子寄托了太多的希望,加上独生子女,他也是承载了太多的希望。很多方面是我们自己也没有达到的。比如:孩子周一至周五上学,晚上继续做作业直到睡觉,周六周日继续各种培训班。但我们自己呢!一周工作五天,双休两天需要留出来,做其他安排。无意识的我们把自己当成了一个非常严厉的教练。是不是一位好教练呢?这套教练方法师承哪位大神呢?我没有想过,你呢?反正跟着惯性的性情走呗!
前几年忙于工作,也忽略了对孩子的真正的陪伴和养育。觉得他很懂事,有时候比较执拗,第二天就过去了,很多时候忽略他的感受。他不会或者不懂的方面,认为教教他就行了。这个想法一直持续到去年我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这门课程。才看见孩子真正需要和明白自己该怎么做。
我希望自己是孩子的榜样,这个榜样我一直认为是工作努力、更高的收入,更高的职位等等。学习了“PET父母效能训练”课程后我才发现,这些都不是全部,而是我对他的沟通方式,我的表达方式。我们除了血肉基因遗传给了他,我们每天潜移默化的把我们的思维方式,表达方式,行为习惯,都在向他输入。你有没有发现除了相貌外,其他方面和我们的父母也非常像呢?反正我是发现了。
昨晚饭后,儿子看见我在包水饺。
儿子:“哇!妈妈,你包水饺了哈!我最喜欢吃家里自己包的水饺啦!”
我:“恩!你明天早餐吃哈!听到你说喜欢吃自己家包的水饺 ,妈妈觉得你越来越会对我表达了。”
儿子:“我的潜台词是,妈妈包的水饺最好吃。”嘿嘿!
爸爸:“你说话越来越有水平了。”把你妈给高兴的。
在学习PET前,我的反应基本是不流露在语言表达上的,心里活动一下下就完事了,回过头看看这基本是我父母遗传给我的,到现在还清晰的记得,从我记事开始,父母对我和我弟弟的称赞基本没有过,这并不是我们没有做的很好或者不值得称赞,而是他们的一种习惯,而且我发现这个习惯很多人都有,不知道是不是这个年代的人提倡谦虚,内敛导致的。
今早,儿子冲冲赶着出门去学校,听到我起床了,他正准备关上的半扇门又拉开,探出头,急着告诉我,“妈妈,水饺很好吃,我吃了很多。”一次次与他的感受链接,他已经非常明显的会用语言温暖人了。
前几天无意间看到了“觉知”这个词的解释,很好!“觉知”是禅修的概念,包括觉与知,觉是一个感(感触、触碰)的过程,知是一个应(收受)的结果,就如同触电的“觉”是接触的方式,眼、耳、鼻、舌、身、意的六识感官都是“觉”的感知器官。我有一次去万松岭-“正谊堂”短期禅修的时候有些感触,课程中老师带着我们打坐“观呼吸”和“经行”,当时特别对“经行”不太明白。就是让我们走起来,散步,这是在教我们怎么走路吗?走路我一岁就会了哈!纳闷呢!做着做着,开始有那么一点点开始明白了,比如说,“我在走路”不是觉知,稍微警醒一下变成“我知道我正在走路”就是觉知。有意识的唤醒我们六识感官,链接生活,链接自己和他人的感受,用PET的语言来表达,有难度!难在要有意识的放下自己的执念,也就是空杯心态,给自己时间,一点点的改变。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