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
潘根春日记

潘根春日记

作者: 潘根春 | 来源:发表于2018-03-28 17:47 被阅读398次
    潘根春日记

    3月28日,星期三,天晴

    一早起来,觉得太阳特别大,气温高。我们这里几乎没有春天,脱掉棉袄就穿衬衣了。据气象预报,今天的最高温度28摄氏度。

    趁去颊口吃早餐,顺道去清凉峰初中,不巧陈老师不在。在等陈老师的间隙,与老师们聊天。比较熟悉的当然是原来的同事和同学科的老师,王葆、老洪等。很多人已经多年没有碰面了。回来后老同学王治川来聊天,王洽川是歧安人,是我们村十大孝子(女)之一。他尊老爱幼,善行传遍乡里。想当年我写的《杨溪孝子王洽川》上了钱报。闲聊中说到,歧安村读书风气好,30多岁这批人都很有出息,如王园、王城刚等,他们或成为党政领导,或自主创业,成绩斐然。为师的我当然十分高兴。

    时近中午,海燕来了,她和她的新同事到我们村土灶头搞活动的,顺便来我家看我妻子,今年因为事情多,还是第一次来。

    生老病死是自然规律,但近几年很少到殡葬现场。前年夏林棚上的姑夫去世,我未去,去年庆木大伯去世我未到火葬场送他。妻子认为我体质太差吃不消的,另一个原因是怕我触景生情,影响心情。所以平时很少拍悲伤的场景,写悲伤的文字。但今天天气这么好,身体也还行,不去就说不过去了。

    日记讲究真实性。下面记录今天大事,并附以前写的丧葬习俗一文。

    今天上午,家林大伯三朝头上出殡,墓在母鸡蛋我祖父母坟墓前坎下。

    丧葬习俗:

    丧葬习俗,当老人病危急时,家人就要通知在外的亲人赶回家来,见最后一面,以示尽孝。人死以后要拆了床上的蚊帐,古人认为帐子即罗网,会阻拦阴魂出屋。然后将死者盖上被单,在床前放一条凳子,上面再放一片瓦片,在瓦片上一个接一个地烧锡箔做的所谓“元宝”,这意味着亡者去阴间的路费,亲戚朋友来哀掉者,凡属晚辈的都要在床前跪拜。接着就派人到外地亲戚家报死讯,告知亲友,某人某日某时辰谢世了或者说过辈了,说话时要避讳“死”字,料理丧事要请人帮忙,如请助夫为死者入殓、抬棺材等。宴请来吊唁的人要请人杀猪,做豆腐,向邻居借用各种用具。现在菜都到市场买。古代人十分尽孝,为了请人料理丧事,几乎逢人即礼,特别对助夫更为尊敬,一般的由长子手拿托盘,盘中放有一个红纸包,一双解放鞋等物向助夫跪地求助,悲伤之情,实在令人同情。

    丧讯报出,亲友闻讯后,即携带香纸、鞭炮等祭奠用品前来吊唁。本地邻居们有的还送些蔬菜来,以助死者家属请人吃蒸饭(豆腐饭)用。古代送香纸有一个规矩,如死者配偶仍在世,香纸要送单数(如毛长纸一刀、三刀或五刀),如夫妻都已过世就送双数,此事万万不能弄错。这次来吊唁,谓之烧材头香,年老者来吊唁,下辈要扶杖下跪回敬,通常在吊唁后,家属向吊唁者讲述生前病情,遗言等一类的话,说到伤心处,不觉哽咽哭泣,吊唁者也用同情的话语予以劝慰。这次烧香后即回去,要到出殡时再来送葬。

    村里都有为死者穿衣入殓下材的人,俗称助夫。先为死者脱下旧衣服,用水擦洗身体,但一般不是真的洗澡,而是拿一盆水用毛长纸蘸水佯装擦洗,接着穿寿衣,寿衣一般是上七下八(即上身七层,下身八层),然后在脸上、手上包裹丝棉,在助夫穿衣前由儿子先一件一件套穿好,获得一点体温,然后交由助夫为死者穿上,意思就是说让死者最后一次领受亲人的一分温暖,死者衣服穿好后就开房门,房门外子孙亲戚手拿点燃着的香子等候死者抬出房外,此时亲人边哭、边拜,场面十分悲痛,当死者拾到堂前正中,由助夫扶着坐在棺材前的一把椅子上,然后根据死者的年龄由助夫进行开脸(开脸即将脸上裹着的丝棉剪开,将脸露出来),年轻的死者,口子开得小一些,有的只将鼻、嘴露出,年长的死者开全脸,有钱的人家将金银钱币放到死者口唇含着。在哭声中子孙亲友跪地敬酒,由执事人倒一杯酒交给敬酒人(根据辈分年龄大小逐个进行),敬酒人拿酒跪拜以后,把酒交给助夫,再由助夫把酒献到死者口唇边,佯装给死者喝了。表示子孙的孝敬之情,一般家庭人员多的,光死者坐在椅.子上接受儿孙敬酒就要半个小时左右,旁观者有同情的,也有哭的、泣的、场面十分悲哀而又十分惊惧。

    酒敬过后,助夫将死者抬起,口喊:“高升啊!”然后轻轻放人棺材,棺材内事先放好石灰,毛长纸,红面白衬的垫单,盖单,死者的枕头,女的是竹制的粥漏,外面包上毛长纸,男的用纸钱灰等作枕头,脚后放一块纸包好的砖头,然后盖上红面白衬被单,上面倒上事先做好的金银元宝(纸制品)一切安排完毕,亲人们将自己最内层的贴身内衣撕一块下来交由助夫放到死者身子的两边(为了节约,免得好衣撕掉浪费,后来改为先准备一块布放在贴身衣内,到时抽出即行)。这表示死者再一次接受亲人们的温暖。为了达到死者的心愿,一般的人家将他生前需要的、喜爱的物件放人棺材,如手杖、眼镜……等等,一切办完以后,助夫将棺材盖盖好,此时亲人已与死者永别,放声嚎啕大哭,有的亲人在盖棺盖前,手扶棺材俯首观看遗容,不肯放手,往往助夫强拉才肯离开,盖棺前把先准备好的桐油石灰涂在棺口上,盖棺后钉紧塞子,棺盖口边贴上棉纸。

    入殓以后,儿媳、子孙、亲友披麻戴孝,子女要改穿白鞋,身穿白色麻布衣,头戴白色麻布帽。在此同时也要给亲友送一顶白色麻布帽作为孝帽。接着设帏帐灵堂,安立牌位,供上祭品,点燃油灯,供品中主要的是一碗饭中:一只筷子穿上一个熟鸡蛋插在饭碗中,放在左边,再有一碗饭中用一只筷子穿上二个熟鸡蛋插在饭碗中放在右边,桌中间摆上荤素菜肴,桌子最前方点燃白蜡烛,放上香炉,围上白色桌围,随时供亲友祭拜。夜间在棺材旁边就地铺有稻草,供子孙陪伴过夜,以示尽孝。在过去有的人家要为死者点灯,请和尚念经,意思就是为死者超度亡灵,向阴间的阎王祈祷,保佑死去的亲人不在阴间受苦。有钱的人家要请道士做三日三夜或根据古代人的做法,存棺尽孝要三年,家中亲属三年食素食,不参与任何娱乐活动,不举行娶媳,嫁女等喜事,而现在则不同了,一般守灵三天,三朝出殡,阴地先生说三朝那日不吉利就提前或退后一天都可以,所设灵堂中,香烟缭绕不绝如缕,亲友来祭奠,由子孙扶棍(此棍为梧桐树做,一头扎一块白麻布)跪地匍伏答礼。

    死人抬出去下葬叫出殡,出殡前早已请阴地先生看好风水,用罗盘确定位置,墓前有来龙之水,在风水二字中,以得水之地为上等,古代十分讲究这一套。出殡要选择佳日,到了时辰,助夫将棺材抬出去,亡者家属佯装不知,棺材抬出去,家属不知,谓之偷丧,然后亲属们手执点燃的麻枝绕堂一周这叫寻丧,然后走出大门。找到棺材,才将麻枝火熄灭,表示寻丧已寻到了,此时亲人伏棺而哭,棺材盖上铺有红布并有一只公鸡,抬棺材一般都是四人,抬杆叫“龙杠”,两头各设一小短杆,叫“牛头”,正式出殡前,由儿子举行露天祭奠仪式,礼毕即行出殡,送葬队伍排列,一般是最前面是引路幡(有钱人家还要开路先锋,纸扎的人象),然后是两面开锣,鸣锣开道,再后是遗像由儿子捧着,遗像后是棺材,棺材两边有亲人扶棺哭泣,再后面有一专人一路上烧纸钱和银锭,(金箔制品)表示给死者付买路钱,然后是花圈,被面或凉伞(彩纸做成的圆形纸伞,好像古代皇帝出宫时的宫伞),后面是乐队和燃放炮竹者,最后面才是送葬的亲友。

    一路上亡者子孙扶棺左右,抬棺者稍歇时,扶棺子孙要面朝棺材跪地,棺材路过人家门前,一定要燃放炮竹,不然要遭到人家的责怪。如果有女儿的,由女儿、女婿举行路祭,仪式同前面一样,自祭或路祭,过去都备有祭文,可委托音色好而有一定文化的人拜读,有些读祭文者,表情亲切,音调悲哀,则令人嚎啕大哭,气氛庄严。

    棺材到了墓地,按照阴地先生看好的时辰将棺材推人墓穴(这叫进矿),进矿前要把矿洞用芝麻杆熏烧,清除霉气、湿气,也表示子孙会象芝麻一样兴旺发达。

    棺材推人墓穴后,由地理先生用罗盘定向,看看是否放正,是否有高低,如有高低或不正要进行调整,直到放好为止。亲友送的花圈、凉伞等放在坟头上,引路幡在坟上烧掉,被面等收回家去,然后由砖工封起墓穴,子孙扶送的梧桐棍靠放在墓前,一切完成,送葬也算结束了。

    当天中午为感谢亲友和帮忙的人,举行寿宴,如亡者年纪越大越当喜事来办,宴席丰盛,并不避忌鱼、肉荤腥。

    下葬的第三天谓之“三朝”家属披麻戴孝上坟祭奠,“三朝”的清早,一般都在未天亮时,亲属要在家嚎啕大哭,据传说,这一天死去的人由阴间的牛头马面带到家来,如听不到哭声,就要将死者处以重罚或重刑,所以死者亲属很早就要起床大哭,以免死去的亲人受罪,当然这些都是迷信色彩的东西,不可信的鬼话。自此以后每逢三七、四七一直到七七都要上坟祭奠。

    出殡下葬以后,家内供有纸灵(即一个纸做的房屋)屋内立有牌位(俗称主牌),每日上香上供,一直到死者周年才将此屋抬到坟上去举行祭奠仪式后烧毁。新年过后要上新坟(俗叫上新灵),仪式比往常隆重,有的人家,来客人多还备有宴席款待客人。

    当然这是旧俗,自上世纪90年代殡葬改革后,棺材已经不用了,增加了一项至亲护送遗体到火葬场遗体告别、祭拜。现在有的繁缛的环节也在改。

    赞  评论 转发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潘根春日记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ahzycftx.html